脱胎换骨的古诗故事,(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9:24

关于脱胎换骨唐诗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脱胎换骨的古诗故事,(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赏析

诗歌赏析

这首《除夜宿石头驿》写于戴叔伦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从诗题“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这首诗表现的主要内容是“除夜”这一特殊时间在外“夜宿”的所思所感。当时,诗人正寄寓石头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单刀直入地表现诗人在旅夜寄居驿馆中的孤独之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旅馆”点明了地点,也点明了诗人作为旅人的身份。“谁相问”以反问的语气强烈地表达出无人相问的孤独之感,后一句“寒灯独可亲”中的“独”字即与此相照应。这句诗从字面上看说的是“可亲”,但一个“独”字,强调“亲”的对象不过是仅有的一盏“寒灯”,故而诗人实际上是从反面更加强烈地表现自己在旅途中“无可亲”的感受。“寒”字一方面照应了诗题中的“除夜”二字,写出了环境的寒凉,一盏孤灯并不能使诗人感到温暖。另一方面,“寒”字更是诗人在旅途中孤独心理的写照,可谓一语双关。

第二联中的“一年将尽夜”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万里未归人”则强调抒情主人公是离家很远的人。“一”字与“万”字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对于“未归人”孤寂情感的表现力度,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诗人独自寄居于旅馆,在孤独无聊的状态之中自然有所遐想,有所感怀。第三联“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就直接表现诗人作为“未归人”在除夕夜独宿驿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诗人回忆过往的生活,在寥落的心境之中,为之前种种坎坷沉浮的人生遭际感到悲哀。“支离笑此身”中的“支离”在此有漂泊、疲惫的意思。此联上句是自哀自叹,下句是自笑自嘲,无论是叹息还是苦笑,都是诗人此时此刻复杂真实的内心感触。

第四联“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紧接上句。“愁颜与衰鬓”是对上句中“此身”形貌的直接描写。诗人在描写自己忧愁衰老的容颜的过程中,融入了生命的悲哀无奈之感。而“明日又逢春”一句扣住了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特点加以阐发,其中“又”字意为再次,表现出年年如此,诗人对于再次“逢春”并没有抱多少乐观的希望。该句一方面点明题意,另一方面,表达了对于未来命运的忧思与无奈。

这首诗饱含了诗人历经人生坎坷后的感怀,结尾一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感怀的空间,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脱胎换骨的古诗故事,(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赏析

作者介绍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各种体裁皆有所涉猎。有《戴叔伦集》。

脱胎换骨的古诗故事,(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赏析

“脱胎换骨”的故事

这首《除夜宿石头驿》被后人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精品。其中,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更为后世所激赏,被认为是唐律中的名句。

其实,这首诗的颔联并非戴叔伦的自创,而是化用了梁武帝《冬歌》中“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两句。但是戴叔伦调整了两句诗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的关系,使前人陈句为己所用,不仅天衣无缝,更在新的语境之中得到了画龙点睛的表现效果。宋代诗人黄庭坚将这种创作现象称作“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原是道家术语,指通过修炼、服食等手段脱去凡胎而成圣胎,换易凡骨而成仙骨,后来被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借用来指代一种诗歌创作的方法,即点化前人成辞为己作。在宋僧惠洪的《冷斋夜话》卷一中记载:“山谷言: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换骨,指在采用前人成辞入诗时,取其意而变换其言辞,令诗句工妙胜于原作;而夺胎则相反,指采用前人之诗时,不变其辞而变其意,使诗意新于原作。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