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原文赏析-清代宋思玉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05:09

南【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作品原文

南【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

宋思玉

幽兰满径香拂衣,那知道今夜春归?绿遍天涯多着意,恨王孙人在辽西。

待问楼头柳絮,尽伴你堤前旖旎。

空徙倚,含青吐碧低迷。

《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原文赏析-清代宋思玉散曲

南【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以“芳草”为题的套数的第一支曲子。整首套数由五只曲子组成,借写芳草,兼及写到柳絮、黄鹂、蜂等事物,来构成一位女子眼中的几幅春日风景图。因为所选取的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令特点,所以整首套数是以早春和仲春两个春季的不同阶段为背景,写出一位女子在思念戍守边疆的爱人时复杂和忧烦的心境。

这只曲子写的是早春时分那位女子的感伤。第一句写她有一天走出闺房,在园子里散步。她无意间闻到一股幽香,发现小径两旁的幽兰已经盛开,香气几乎熏染了自己的衣服。而这扑面而来的阵阵芳香是多么热情啊,让她觉得仿佛是种殷勤的问候,但她又觉出它们是在预备迎接它们需要的人,而那人不是自己。那又会是谁呢?她即刻想到了春天,原来春天要来临了。“那知道今夜春归?”看着幽兰,她意识到春天的归来,因而更想到:“我哪里知道今天晚上春天就回来了呢?”“绿遍天涯多着意,恨王孙人在辽西。”她接着又想到:“等到春风吹绿整个世界的时候,该怎么办啊?可惜我的爱人还在边疆。这美好的春日,两个人才好携手玩赏,一个人可如何打发?”王孙,这指的是那女子的爱人。“王孙”虽然是指青年男子,但在唐诗中已成为离别人的代名词。如白居易说“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温庭筠《杨柳枝》中也说“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同芳草绿萋萋。”虽然都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却赋予了离别远行人的意思。辽西,即辽阳,这里指边疆。如唐令狐楚《长相思》“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是说一个女子在梦快要醒了的时候还梦着在辽西与丈夫相会。曲子前四句正是通过嫉妒兰花的知春,想到自己不知爱人何时能够归来而感到内心烦乱。通过诗词作品常用的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代名词,写活了这位思妇内心的活动,使我们想起“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同样是忽然发现春色,王诗是重在写“悔”,这里重在写“意”。

“待问楼头柳絮”,她好像不愿相信幽兰带来的春的信息,想去问问楼前的柳树,希望能告诉她还没有生出柳絮、春天并没有到来。她觉得每天陪伴着柳树,自己的美好形象只有它在欣赏。既然柳树是自己的朋友,就应该理解自己的心情,能安慰自己。可是她失望了,突然觉得无所依靠,心中没有了丝毫侥幸:柳树正展现出盎然的春意,吐出的柳絮,在自己的眼前迷乱如烟——春天已经来了。

整只曲子,写的是女子在散步时,通过幽兰的盛开而害怕春天来到的复杂心情。那么,为什么她要害怕春天呢?因为她一人在家,春天只能是“良辰美景虚设”(见宋柳咏《雨霖铃》),所以不但无心欣赏春天的勃勃生机,反而害起思念的顽疾。她推却着春天,却发觉到处都是春天。然而春天来了就意味着爱人远在边疆又是一年。曲子由看兰而惧春,进而去问柳,在这一连串的行为中,写出了思妇努力排解忧愁而不可得的伤感。芳草这一本来美好的事物,却变成了引起怨恨的祸因。就如同因可爱而平添乐趣的“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变成了干扰梦中去辽西边疆与爱人相会的蠢物一样,让人想着“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唐益嘉运《伊州歌》)。春天这一美好的季节,却揭开了相思的伤疤。

芳草寄寓了惜别之情,这首套数以之为题写闺怨。这只曲子表现出不同于以往诗词曲作借景写怨的角度,在选取景物时,没有直接取用它们(幽兰、柳絮)所表现的一贯的主题意义,而是抓住了它们初春开放的特点。突出少妇心里的“嫉”与“恨”,从而表现出思念的“深”与“苦”。曲子虽然使用了一些有象征意义的代名词,却毫无生涩之感。本曲语言清新优雅,表现的情境也生动逼真。

(宋巍)

《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原文赏析-清代宋思玉散曲

南【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作者简介

宋思玉,字楚鸿,别署楚鸿童子。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子建次子。年十三能诗文,时称神童,诸生。有《棣萼轩词》1卷,散曲附《棣萼香词》。

《商调·集贤宾》芳草(摘套)原文赏析-清代宋思玉散曲

更多宋思玉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