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黄莺儿》货郎鼓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4:39

南【商调·黄莺儿】货郎鼓作品原文

南【商调·黄莺儿】货郎鼓

王维新

直柄喜当权,笑颟顸两耳悬,花街柳巷都行遍。

扬声杂然,停声诎然。

深闺绣罢求新线,好因缘。

羡他侥幸,得近小婵娟。

《商调·黄莺儿》货郎鼓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南【商调·黄莺儿】货郎鼓作品赏析

任中敏云,词为“贵族文学”,曲为“平民文学”(《曲谱》)。散曲“平民文学”在题材的表现上即为对形形色色的下层平民的描写。散曲的“俗”“滑”,在这类题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支曲子描写的对象就是下层平民——小贩货郎。

货郎鼓,货郎招揽顾客用的手摇小鼓,形状跟拨浪鼓相同。其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致使弹丸甩动,击鼓发声。作者在开头两句,对货郎鼓的外貌进行了形象的描写:直柄、圆脸、垂耳。“直柄当权”,是说货郎鼓“直柄”的操纵作用:转动鼓柄,即可使弹丸甩动,从而击鼓发声。“颟顸”写鼓面“大”貌,像人圆圆的笑脸。“两耳悬”,写两枚下垂的弹丸,像圆脸上悬挂的两个耳垂。

货郎挑的杂货担,多为日用百货,尤其多女子所用的针线、脂粉、镜子等什物。第三句“花街柳巷都行遍”,是说货郎为了营生四处奔波,走遍了大街小巷,甚至是风尘女子聚集的地方也几乎都走了个遍。“花”“柳”指风尘女子,即娼妓。“花街柳巷”作为成语,指游乐的地方,多指妓院聚集之地。唐吕岩《敲爻歌》:“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元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

“杂然”,声音聚合貌,“扬声杂然”句,写货郎通过手动的快慢,摇动货郎鼓时所发出的或急或缓的声音。“诎然”,声音戛然而止貌,孔子在讲解玉的十一德时说到:“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礼记》)是说玉声沉厚深远,诎然而终,悠悠长长地结束,给人留下回味。这里既写货郎鼓声的绵长悠远,又写人们(尤其是妇女与儿童)在货郎鼓声的吸引下,聚集到货郎担的周围,挑选自己合意的物品,久久不愿离去的情形。

“深闺绣罢求新线,好因缘。”货郎卖线,深闺女子买线,一卖一买之间,货郎与深闺女子的因缘“一线来牵”。最后两句“羡他侥幸,得近小婵娟”写货郎通过自己的营生,得以接近“小婵娟”,并与其成“好因缘”,实在令人艳羡。这两句率真佻达、饶有风趣,具有元曲特有的神韵与风采。

语言风格上,此曲一反王维新一贯的清丽雅洁的特点,破雅为俗,滑稽诙谐,有调侃、嘲谑的味道。直陈式的叙述结构使得情感毫不掩饰,语言口语化,脱口而出,气脉贯通。句式上也一反王维新大多曲作对仗工稳、句式整齐的特点,在短短的一首小令中就有三、四、五、六、七言的运用,自然流畅,似出乎天籁。

(范学亮)

《商调·黄莺儿》货郎鼓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南【商调·黄莺儿】货郎鼓作者简介

王维新(1785—1848),字景文,号竹一,又号竹尹,别号都峤山人,清代乾道间广西容县人。是明末清初诗人王贵德的六世孙。自幼读书于都峤山中,才名渐著,与覃武保、封豫并称“都峤三子”。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但其后三赴京师会试,皆不第。历任武宣、平乐、泗城教谕,执掌教职二十余年,一生游历甚广。著有《菉猗园初草》《峤音诗》《丛溪集》《十省游草》《宦草》《海棠桥词》《红豆曲》《都峤洞天志》《天学钩沉》《乐律辨正》等,内容涉及诗词、曲赋、乐律、天文、地理诸多学科。其中《红豆曲》收有小令38首、套曲31套。

《商调·黄莺儿》货郎鼓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更多王维新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