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2:05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作品原文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

朱彝尊

瞎儿放马,纸虎张牙,寒号虫时到口吱喳,尽由他自夸。

假词章赚得长门价,老面皮写入瀛洲画,秃头发簪了上林花,被旁人笑杀!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作品注释

(1)长门价:指文章写得好。据说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后相如为其撰《长门赋》,得到黄金百斤的赏赐,陈皇后也复得武帝的恩宠。

(2)瀛洲画:《新唐书·褚亮传》,载唐太宗为太子时,为网络人才,设文学馆,招十八学士,以备顾问。房玄龄等人入选,中选者为时人慕之,谓之登瀛洲。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作品赏析

这首感叹世情的〔北正宫·醉太平〕极尽讽刺抨击之能事,充满着嘲笑怒骂之情。小令开头连用“瞎儿放马”“纸虎张牙”“寒号虫时到”三个比喻对充斥于当时社会专以信口雌黄、吹牛撒谎窃取利益之徒予以揭露,堪称入木三分。“瞎儿放马”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纸虎张牙”以“张牙”形容“纸虎”之嚣张,讽刺意义更加强烈。寒号虫又名橙足鼯鼠,据说夏季自夸文羽,无羽的冬日昼夜鸣叫,声如“得过且过”,作者以此讽刺一时得势之人。朱彝尊50岁才踏入仕途,其后又几经挫折,自然对宦海沉浮中种种怪相有深切的体味。在他看来,那些口若悬的得势之人只不过是“瞎儿”“纸虎”“寒号虫”之流,尽管外表很强大,暂时得势,但终究会原形毕露,所以,作者以不屑待之:“尽由他自夸”。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嘲讽的口吻描写这些“瞎儿”“纸虎”“寒号虫”们无德无识无才,却获得了当权者赏识,甚至获取了高位,进一步揭露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莫辨的丑恶现实。“老面皮”是江南一带流传的笑话,嘲笑人的脸皮厚。上林是西汉首都长安的上林苑,这里泛指御花园,“上林花”就是皇家园林的鲜花。长门价、瀛洲画、上林花三个典故实际上是泛指高位。这些无德无才的“瞎儿”“纸虎”“寒号虫”却凭借“假词章”“老面皮”“秃头发”得到了“长门价”般的赏赐、“瀛洲画”般的高位,随意撷取“上林花”的恩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这里作者直言不讳地对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见战国屈原《楚辞·卜居》)的闹剧作了抉肤剔骨的描绘和讽刺,揭露得十分深刻形象,把当朝权贵骂得痛快淋漓。最后一句表面上说的是嘲笑,实际上表达了不屑之情,也曲折地衍射了作者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叹世之作是元明以来散曲创作的主题之一。元曲家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曲中善于形容和巧譬,把讽刺之意表现得十分形象生动。显然,朱彝尊继承了先辈曲家的优秀传统,也运用一系列巧妙的比拟把自己的愤慨和谴责尽情地抒发了出来。末尾四句结合民间俗语与文人雅词,构成了工整的鼎足对,其批判的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这支小令在艺术上也有言约义丰、比喻手法简洁而形象等许多可取之处。

(魏强)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试,授检讨,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三年(1674)因故被劾降级,康熙三十一年(1692)告归乡里。朱彝尊早年以诗与王士祯并称“南朱北王”,词崇奉宋姜夔,为浙西词派之首;散曲或沉郁苍凉,或明丽流动,各有风致。著有《曝书亭集》等数百卷,散曲有《叶儿乐府》1卷。

《正宫·醉太平》(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更多朱彝尊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