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伊州歌》原文翻译赏析-金昌绪-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绝句 时间:2024-02-06 08:38

唐诗三百首第244首金昌绪的《春怨/伊州歌》,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八卷五言绝句。

春怨/伊州歌作品原文

春怨/伊州歌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伊州歌》原文翻译赏析-金昌绪-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春怨/伊州歌译文注释

译文一

伸竿打走那只黄莺儿,不让它在枝头上鸣啼。

啼声惊破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够到达辽西。

译文二

把黄莺儿赶跑吧,不要让它在树枝上啼鸣,因为它的啼鸣会惊扰我的好梦,让我无法在梦中前往辽西。

注释

春怨:题一作《伊州歌》。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余杭(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仅录存这一首。

打起:赶走。

莫教:不让的意思。

《春怨/伊州歌》原文翻译赏析-金昌绪-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春怨/伊州歌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明人王世贞:“打起黄莺儿”云云,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其句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绝,而中自纡缓,无馀法而有馀味。(《艺苑卮言》卷四)

这是一首闺怨诗,为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五绝名篇之一。本诗构思新奇,取材单纯而含蕴丰富,意象生动,语言活泼,具有民歌色彩。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就一意圆净成章”的效果。

首句突兀而起,令人疑惑。黄莺本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读了这一句无法知道本诗要表达什么意思,不禁会产生疑惑,于是就会急着从下句找答案。次句果然对第一句作出了解释,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明确了是黄莺的啼叫声打扰了女主人公。然而鸟儿的啼鸣和花儿的芳香本来皆是春天的美妙事物,尤其黄莺的啼声又特别清脆动听,人们不禁还要追问:为什么她不让莺啼呢?于是又要在下句中寻找答案。果然,第三句诗又给出了解释,之所以“莫教啼”,是因为“啼时惊妾梦”。可是,她为何这么在意她的梦呢?接二连三的疑惑最终归向最后一句,答案也昭然若揭:原来,女主人公的这个梦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她唯恐梦中“不得到辽西”。至此,读者才看出,本诗原来运用的是逐层倒叙的写作手法。本来是女主人公怕吵醒好梦而不让莺儿啼鸣,为了不让莺儿啼鸣而要打莺儿,但诗人却倒着写,最终才给出答案。然而,这最终的答案依然蕴含着未表之意。诗人还给读者留下了一串疑问:一名闺中少女为何要做到辽西的梦呢?她有何亲眷在辽西?她为何想要背井离乡,远赴辽西?本诗的题目为《春怨》,诗中人究竟怨的是什么呢?莫非怨的仅是黄莺,仅怨莺啼惊扰了她的好梦吗?以上这些,不用一一道破,却又仿佛不言自明,任凭读者浮想联翩。如此一来,此首小诗就不止在诗内见婉曲,更在诗外见深意了。它也就不仅仅是一首抒发儿女之情的诗,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时代内容,表现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民众所忍受的巨大痛苦。

赏析二

这是一首风貌新奇、构思独具特色、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的怨情诗。诗的开始即给人们造成悬念,闺中少妇梦醒后拿起长竿去“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的这种突如其来的动作,是使人莫名其妙的。但是,当人们弄明白是因为这不懂事的黄莺竟把春闺美梦给吵破了,以致不能和远戍辽西的丈夫在梦中相会,所以不能不对黄莺产生怨情。迁怒于黄莺,实际上是思妇的深情流露。到此,诗的春怨主题,生动活泼地反映出来。二十个字,先果后因,情深意远,含蓄不尽,极富有民歌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赏析三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私以为主要就在于含蓄吧。这含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不像普通大白话那样直言其事,直抒其情,而要艺术性地曲折言之,委婉道出。当然,诗歌也不排斥喊口号似的直言其事、其情,但倘若整篇诗歌都是如此,便和记述文、议论文没有区别了。二是指诗要留有余味,不必说得通透,意在言外,由读者自去吟咏、咀嚼。而对于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说,后一点就尤其重要。

此诗也是如此,所言的主人公究竟是什么人呢?不必细说分明,一个“妾”字足矣,让读者明了她是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是贫是富,与诗歌主题无关;是在室女还是妇人,却可通过意会得知。结句云“不得到辽西”,她想梦中前往辽西去做什么呢?也不必名言,读者自能体会。

总而言之,诗写闺怨,闺中妇人因丈夫远戍辽西而不得归,相思惆怅,只能希望在梦中前去相会。但因为黄莺鸣叫而使好梦易醒,所以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黄莺的啼鸣本来含有春光明媚、生机勃发、欣悦鼓舞的意象,但此诗中却反觉可恶,这种对传统意象的反其道而用之,更能凸显主人公内心的相思幽怨。虽然短小,但言外之意是很悠长的,值得反复吟哦、咀嚼。

赏析四

这首诗在章法上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承接,节节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为人称道。

诗的首句似乎拔地而起,突然而上。按常理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一种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吧,使人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找答案。第二句诗果然给出了对第一句的解释,人们这才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事物,而在鸟类中,黄莺被称为歌唱家,它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那么目的是什么呢?人们不禁还要问下去: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真正原因是“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唯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这个时候,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因果连环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赶走,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最终的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还是没有说出最根本的原因。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相爱的人在辽西?此人是做什么的,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

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女子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每一个都要说清楚,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似乎又有答案,不妨留给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有悬念,而且还在篇外留有想象的余地。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稍加思索,却发现有深刻的时代内容。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家庭离散的痛苦。

《春怨/伊州歌》原文翻译赏析-金昌绪-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春怨/伊州歌作者简介

金昌绪

籍贯:余杭(今浙江杭州)

作品风格:圆净活泼

诗人小传: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全唐诗》仅录此《春怨》一首。

春怨/伊州歌扩展阅读

吴声歌·读曲歌

南朝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宵。

这首南朝民歌所采用的手法,与金昌绪《春怨》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可以说,金诗即从中化出。但两诗仍有两点不同,一是不言“打起”,而言“打杀”,情感更为激烈一些,是民间语,却非读书人语。二是结句“一年都一宵”,当指男女欢爱,良宵苦短,与“不得到辽西”的相思幽怨,所要表现的情感有异。

【相关阅读】

更多金昌绪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