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傍妆台》自叙原文赏析-清代夏完淳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2:09

【仙吕·傍妆台】自叙作品原文

【仙吕·傍妆台】自叙

夏完淳

〖傍妆台〗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

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

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

[合]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傍妆台〗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

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合]英雄恨,泪满巾,何年三户可亡秦!

〖不是路〗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

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

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

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

素书无准,素书无准。

〖掉角儿序〗我本是西笑狂人。

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

帐前旗,腰后印。

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

[合]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

〖前腔〗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

月轮空,风力紧。

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

[合]黄花无分,丹萸几人?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

〖余音〗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仙吕·傍妆台》自叙原文赏析-清代夏完淳散曲

【仙吕·傍妆台】自叙作品注释

(1)三户可亡秦: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典,表示灭仇敌、复故国的愿望。典出《史记·项羽本纪》,意谓楚国与秦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即使楚国只剩下几户人,将来灭秦的一定是楚国人。而后来率军攻灭秦王朝的,确实就是楚人项羽。

【仙吕·傍妆台】自叙作品赏析

笔者在《中国散曲史》中曾如此评价夏完淳的散曲:“夏完淳的散曲虽不多,但却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那是勇士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痛诉,是国破家亡时英雄的悲歌,是烈士以身报国杀身成仁的宣言!即使单就风格而言,那种苍凉悲壮的气韵氛围,也是明末曲坛上一支异军。”此一评价施之本曲,尤为切当。

题曰“自叙”,犹言“自我回顾”“自抒心曲”。作者年方十六,真正可以回顾的生平大事,主要发生在十三岁遭遇沧桑巨变以来的这三四年。几年中,他追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将军吴昜等人,奋力抗敌。不仅以童子之身成为南明朝廷官员,而且亲身组织义军,上阵厮杀。“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吴钩月下,万里风尘”,血战沙场,尽心竭力。然而终于难扶将倾之大厦,父亲、老师以及其他亲人、战友,战死殆尽;而现在自己也不幸落入敌手,命在旦夕。大业不成,无力回天,怎能不令“英雄恨,泪满巾”!作者的英雄泪,并非为自己而落,尽管自己已成“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国恩君恩,父母之恩,此生已难报答,但自己杀身成仁,为国捐躯,也算不负此生。他是为祖国沦亡、人民涂炭而痛洒英雄之泪。因此,他“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他如此“盼杀”、同时也是所有故国人民“盼杀”之事,是什么?是“何年三户可亡秦”!是何年何月,才有“三千宝剑”“万里楼船”组成的复国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剿除顽敌,恢复大明!

此曲风格悲壮,慷慨苍凉,荡气回肠。在明末清初曲坛上,夏完淳的散曲要算一个异数。

(杨东甫)

《仙吕·傍妆台》自叙原文赏析-清代夏完淳散曲

【仙吕·傍妆台】自叙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灵胥,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14岁时即被南明鲁王任为中书舍人,16岁时被俘,英勇就义。少有“神童”之称,七八岁即能作诗文。有诗文集《夏内史集》传世,《续修四库全书》收入。其散曲作品存小令3首,套曲2套。

《仙吕·傍妆台》自叙原文赏析-清代夏完淳散曲

更多夏完淳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