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原文赏析-明代梁孟昭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9:54

南【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作品原文

南【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

梁孟昭

〖一江风〗杳茫茫,一派烟云障,钱塘在那厢?何方是故乡?空教泪眼成痴望。

西风泪两行,西风泪两行。

离居乡梦长,天涯心事偏怏掌。

〖前腔〗夜初长,月渐墙东上,虫声字字伤,相呼讯句忙,似侬梦语询亲样。

传闻岁作荒,传闻岁作荒。

奚如灾与祥,田园芜尽谁为掌?

〖前腔〗暗思量,底事闲中想,愁容日减芳,菱花不管央,眉儿命带崎岖相。

劳人询故乡,劳人询故乡。

修书望雁行,几番消息传来诳。

〖前腔〗快时光,雁又嘹云唱,罗衣怯晚凉。

西风送雨狂,砧声韵得人痴想。

离居在远方,离居在远方。

谁裁称体裳,寒衣欲寄谁赍往?

《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原文赏析-明代梁孟昭散曲

南【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作品赏析

这是作者写在中秋后的感怀身世之作。

第一支曲写作者自问“钱塘在那厢?何方是故乡”——梁孟昭是杭州人,但是钱塘故乡的方向被烟云所遮掩,竟迷失不见,她只有饱含泪水痴痴凝望。西风催泪,自己客居异乡,乡愁无限,连梦里都在返回故乡。

第二支曲写长夜漫漫,月亮渐渐东升,虫声含着悲怆。夜半时分,突然有人从家乡来了,她赶紧披衣起床,急急询问:家里的父母亲人还好吗?来人说,家里今年闹了荒灾,收成不好呢。这下可急坏了作者——“田园芜尽”,谁来支撑那个家呢?

第三支曲写作者依然日日思念着娘家的人,不知不觉间憔悴了芳容。她也不梳妆打扮,只管哀叹自己的命运坎坷。“劳人询故乡,劳人询故乡”,句子的连续反复真切地传达了作者的急迫和关切——有谁能代我回去看看家里的情况啊,即使捎一封书信回去也是好的呀,但是三番五次,传来的消息都是不真实的,让她伤心不已。

第四支曲写时光飞逝,西风送雨,一阵急似一阵,让人不耐秋意寒凉。“砧声韵得人痴想”一句极妙——“砧声”是用典。古时制衣的料子大都是生料,裁制前必须先加捶捣,使之柔软熨帖,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衣料铺在平滑的板石即“砧”上,用“杵”不断敲打,称为“捣衣”。她们白天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才有空闲为家人准备衣物,而捣衣工作对光线的要求不高,故多于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捣衣砧声,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往往用以表现征人思妇的惆怅情绪,最易触发人的秋思愁绪。砧声远远近近地连成一片,有韵律有节奏,仿佛在唱着思妇征夫的离愁相思。在这里,一个词性活用的“韵”字,将砧声描摹得更加凄楚动人。作者听见这砧声,倍觉凄凉感伤——自己远在他乡,虽然千针万线悉心为家人做好了寒衣,可是,可以托谁捎回故乡呢?

秋意深浓,作者联想到自己如秋一般萧条凄凉的景况,故写下这套曲子,感慨身世,抒情寄意。

(郭梅)

《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原文赏析-明代梁孟昭散曲

南【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作者简介

梁孟昭,生卒年不详,字夷素,明熹宗天启年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茅九仍妻。夙秉慧姿,诗、词、曲、画、传奇,无一不能。有《墨绣轩吟草》《山水吟》《山水忆》等。曾创作《相思研传奇》,现已不存。其现存之散曲,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套数6套。

《南吕·一江风》中秋后三日寄怀原文赏析-明代梁孟昭散曲

更多梁孟昭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