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9:52

南【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作品原文

南【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

卜世臣

〔月儿高〕一枕寒灯傍,谯楼送悽响,唤起山城月,却映梅花帐。

对景伤怀,啼鸟解人想。

〔山坡羊〕分明万里边关样,拔取龙泉偷瞧半晌。

刚肠,笑依然击筑狂,流光,活埋杀执戟郎。

《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南【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抒怀的集曲小令,由于有关卜世臣个人资料的阙如,我们很难确定作者此番前往永康的时间、目的,但从曲子的内容来看,似是代言体,欲借思妇与戍守将士抒写怀抱。

题目“宿永康闻角”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情感触发的媒介——角声。角是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也是边塞诗词常用的意象,唐王维有“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送平澹然判官》),宋范仲淹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在文人的文化记忆里角声与边塞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句“一枕寒灯傍”中“一”“寒”“傍”三字营造出一个孤单、清冷的环境,加上谯楼传来的阵阵角声,愈发显出夜色的凄冷。谯楼是古城门上建造的用以远望的楼,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然观元代诗人陈孚《彰德道中》“谯楼鼓角晚连营”句,似乎谯楼亦有以鼓角代替大钟的情况,永康城谯楼传来的凄响应当系角声。角声呜咽,唤出山城的一轮寒月,清凉的月光倾洒在梅花帐上。梅花帐是一种由多样物件组合、装饰而成的卧具。明汤显祖《牡丹亭·魂游》:“小姐,你受此供呵,教你肌骨凉,魂魄香。肯回阳,再住这梅花帐?”是知,梅花帐多为女人卧榻。由此,清寒月夜里被凄恻角声唤起的人儿原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啼鸟解人想”,通常在夜晚鸣叫的鸟儿为夜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本曲所指的永康即属这一区域)多有分布。夜莺的雄鸟以在繁殖季节夜晚发出的悦耳动听的鸣声而著名,联系文中的“解人想”,原来与夜莺求偶一样,梅花帐中的女子是在思念心上的人儿。同时一个“想”字又使得下阕的跨越万里显得并不突兀,因为女子所怀思的就是戍守边疆的远人。

镜头转向万里边关,同样在这轮明月之下,远在万里之外的男儿,拔出龙泉剑兀自凝目沉思。龙泉剑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然一个“偷”字却让驰骋沙场、斩敌立功的壮志消磨成一声叹息。末两句用高渐离不忘刺秦、韩信早年被埋没之事,道出了守边将士一方面壮志难酬,一方面却无奈地坐视时光流逝的矛盾处境。但是,流光中迅速老去的又岂止是守边将士!永康城内,月夜怀思的女子更不堪流光的侵袭。卜世臣生活在北方女真族势力日益强大并对北方边防构成严重威胁的时期,就此曲来看,卜世臣虽云“磊落不谐俗,日闭户著书”,但并非不关心世事。这首小令在结构上与文学史上写思妇游子的作品并无大异,所异之处在于本曲在内容上摆脱了这类作品对爱情的极力渲染,而是借这一题材,写出对边将不思进取、埋没人才的批评,对晚明军事安全的忧心。整首小曲前半部分清冷、寂寥,后半部分阳刚、悲壮,突破了男女之爱的局限,于旧题出新意,用散曲小令表现重大题材。文词雅致,且多用典故,与散曲语言的本色当行有所偏离,这也是散曲进入书斋文案的必然结果。

(许瑶丽)

《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南【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作者简介

卜世臣(1610年前后在世),字大匡,一字大荒,又字长公、孝裔,号蓝水,又号兰史,别署大荒逋客,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博学多闻,善作曲,师法沈璟,有传奇《乞麾记》《冬青记》《四劫记》《双串记》;又著有《乐府卮言》《乐府指南》《玉树清商》《山水合谱》《多识编》等,其散曲作品主要见于《太霞新奏》。

《仙吕·月照山》宿永康闻角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更多卜世臣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