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9:53

南【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作品原文

南【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

卜世臣

〖上马踢〗金天霁爽开,虚谷驰清籁。

林端晚照微,碧空霞散彩。

路入三泉,额外添潇洒。

试上古台,纵目雄奇,蟾魄凭栏待。

〖月儿高〗碎影初筛,霎侵斗牛界,万里长烟净。

鸿悲苹濑,宋玉愁深,秋光却难买。

把一块生公石,做了风流寨。

〖蛮江令〗足拥行多碍,声喧语不解。

狡童和艳女,浪谑饶情态。

两两携手,拂麈坐青苔。

耳畔红牙伎,对垒通宵赛。

〖凉草蛩〗举卮才畅怀,露凉虫韵改。

东方白,晓星在。

且收拾琴樽返棹哉,黑甜聊快。

等月印山塘,还呼酒伴重来。

《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南【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作品赏析

晚明士人多隐居山林或乡里,过着闲逸风雅的退隐生活。他们追求一种心灵上的安适,自我设计营造出远离尘嚣的清雅境界,或纵情诗酒,陶醉林泉,或赏鸟观花,征歌选色,每遇佳时艳节,则作乐赏伎。套曲《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共有四段,按黄昏至凌晨的时间顺序描绘了卜世臣中秋之夜与友朋于虎丘四望阁观戏、聚会的场景。

第一曲〔上马踢〕写雨后天晴,霞光焕彩,作者前往虎丘,静待中秋月的升起。一路上,山谷空旷,鸟虫时不时发出清亮的叫声,渐近虎丘四望阁,环境益显清凉。登上古台,极目远望,虎丘胜景,尽收眼底。中秋赏月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及黄昏竟得雨过天晴,这无疑是令人格外惊喜的。清新空气、凉爽气候,加上沿途的美景,真可谓良辰美景。这第一段已为中秋夜的聚会确定了欢欣愉悦的基调。第二曲〔月儿高〕写月亮初升,碧空如洗,曲会就要开演。“碎影初筛,霎侵斗牛界,万里长烟净”把月亮突破层云的阻挡,从碎影到全月的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特别是“碎”“筛”两字,把月与云的互动描画得如在眼前,让我们想起宋苏轼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的描写来。接下来以悲秋传统与眼前的中秋曲会作对比,一悲一乐,表明作者的选择是要抓住眼前的欢乐,不愿有深层的忧患,这实际是一种无奈的表达。“生公石”,相传为晋竺道生(生公)讲经处,在今苏州虎丘山下,此石盘陀径亩,上下平衍,可坐千人,故又称千人石。这样一个宽阔平整的巨石正像一个天造地设的舞台,非常适合作为演出场地。虎丘曲会多在这里举行,卜世臣的戏曲《冬青记》就曾在中秋夜的生公石上演,据称“观者万人,多泣下者”,可以想见其盛况。第三曲〔蛮江令〕全景式地展示虎丘中秋曲会的盛况。“足拥”“声喧”表现人群摩肩接踵,行进艰难;歌唱的声音此起彼伏,响遏行云,以至难以听清究竟在唱些什么。首二句把曲会的热闹气氛进行了总的概括。接下来一个分镜头,聚焦在狡童(指爱情中滑头却又惹人爱的男子)与艳女身上。他们或互相逗引、调笑,试探着对方的态度;或两两携手,并肩坐在青石板上窃窃私语。这样欢快、热烈的中秋曲会将一直进行到凌晨。第四曲〔凉草蛩〕写一夜畅饮、听曲,不觉东方之既白,于是收拾琴樽,乘船回家,同时期待明年中秋月印山塘时,呼酒伴重来。“黑甜”喻指酣睡,宋苏东坡有“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发广州》)。

明代不少地区有一些自发的大型的带节令性的戏曲演出活动,如杭州的西湖“演春”(见明田汝成《熙朝乐事》),南京的夏日秦淮曲宴(见明潘之恒《鸾啸小品》)等,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苏州的虎丘中秋唱曲大会。对于这一盛会,明袁宏道曾作《虎丘》一文进行描绘。卜世臣此套曲子所写虽是世俗生活,但文词却极雅致,对曲会场面的描写所占比例并不大,主要还是以文人士大夫心态遥观、玩味,尽管文士在戏曲活动中寄托了许多个人怀抱,但从根本上讲这只是文士与世疏离、对现状失望的曲折表达。

(许瑶丽)

《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南【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作者简介

卜世臣(1610年前后在世),字大匡,一字大荒,又字长公、孝裔,号蓝水,又号兰史,别署大荒逋客,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博学多闻,善作曲,师法沈璟,有传奇《乞麾记》《冬青记》《四劫记》《双串记》;又著有《乐府卮言》《乐府指南》《玉树清商》《山水合谱》《多识编》等,其散曲作品主要见于《太霞新奏》。

《仙吕·上马踢》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原文赏析-明代卜世臣散曲

更多卜世臣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