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17:05

满江红·怒发冲冠原文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岳飞这首《满江红》词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距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已有五六年的光景。一天,骤急的暴雨初过,岳飞登上高台,凭着栏杆,举目四顾,面对祖国的破碎山河,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激烈感情涌出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词篇。

词的上片着重抒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词一开始就写得突兀不凡。“怒发冲冠”,在写法上是夸张的,但读者并不感到离奇,因为这是一个满腔义愤的民族英雄无法遏止的“怒”,这样写,似乎使人感到“凛凛一躯,堂堂一表”的岳飞,正面对疾风骤雨凭栏远望。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他好像看到了中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这怎不令人心怀激愤而怒发上指呢?“怒发冲冠”四字,勾画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接下来三句,承上继续抒写作者的激愤心情:“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抬望眼”是“抬眼望”的倒文。词人抬头远望,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不禁对天发出长声呼喊。这里所说的“壮怀”,即杀敌卫国的凌云壮志和豪壮襟怀。“激烈”,写出了词人愤怒激动之貌。

作者为什么如此激动不已呢?

回顾过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不到二十岁就弃农从戎,希望能够“精忠报国”;南渡以后,更是以收复中原为己任。而现在,年已三十,虽已跻身中兴名将之列,但他认为自己所建立的功业像“尘与土”那样微不足道。转战千里,披星戴月,也是白白奔波。这两句充分写出了作者不为功名,不辞劳苦,为抗金救国、收复河山而战斗的精神境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作者的自勉之词,也是他实现远大理想的决心。意思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打发日子,否则虚度年华,等到头发白了的时候,只能徒然地悔恨和悲叹。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词句,已成为后人勉励自己奋发有为的名言。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下片具体写他实现抗金复国壮志的打算,重在言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换头四句,写靖康之难和对敌人的深仇大恨。靖康元年(1126)汴京沦陷、北宋皇帝被俘的往事,是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虽然过去了好多年,但是这一切对于忠心爱国的志士来说,又怎能忘怀?“犹未雪”、“何时灭”六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急于报仇雪耻的强烈意愿。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两句是写自己收复国土的具体打算。他要驾着战车向敌人猛攻,连敌人要塞贺兰山也要踏出缺口,践为平地。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有人因此句与抗金的地理位置不合,便怀疑这首词不是岳飞所作。其实这里的贺兰山是泛指、虚指金人统治的地区,不能也不必坐实。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歼灭敌军的英雄气概和必胜的信心。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是夸张之词,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词的结尾两句“待从头、收复旧山河,朝天阙”,是全篇的总括,点明作者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了收复中原国土,重整破碎的山河,使江山一统去朝拜皇帝。自然,作者这里流露的“忠君”思想是不可取的,但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身份,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古人。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讲述凭栏远眺所引起的联想,抒发了作者抗敌雪耻、收复中原的壮烈情怀,唱出了当时爱国志士的共同心声。

在艺术表现上,与“壮怀激烈”的思想内容相适应。全词风格豪迈,文字质朴,不以新词丽字引人注目,而以激情和气魄取胜。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此词“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是十分中肯的评价。我们今天读起这首词来,仍然会被它的激情所感动。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岳飞此词不见于宋、元人的记载,明朝中叶以后才开始流传。岳飞的孙子岳珂编撰的《金陀粹编》等书卷中亦未收此词,所以有人怀疑它是伪作,但证据不足。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更多岳飞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