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调歌头·淳熙丁酉》赏析-宋代关于忧国伤时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4:53

水调歌头·淳熙丁酉原文

水调歌头·淳熙丁酉

辛弃疾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太匆匆。

头上貂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辛弃疾《水调歌头·淳熙丁酉》赏析-宋代关于忧国伤时的古诗

水调歌头·淳熙丁酉赏析

淳熙四年冬,词人由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调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到隆兴任仅三月,又于五年春奉诏入京。本词是在僚友们为他饯别的宴席上,即席次韵写成的。根据词序,可知这首词是为两件事而发。一是频繁的调任,二是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而究其深致,词所要表现的,实是宦迹不定、人事掣肘使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

词的上片,就眼前饯别之情切入,点出别恨匆匆的遗憾。这一起韵,包藏万有,为下文进一步抒发各种人生忧思立好了地步。“头上”一大句,以旁观者的洞达,对争名争利而兴门户私计的朝廷政要做出讽刺,而又以旷达的语气出之,显示出作者不同流俗的思想境界。上片末句,作者以清丽飘逸的意境,表现出自己不虑俗情的潇洒放逸怀抱。“一笑”句,虽借用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语典,可是浑化无迹,直如冲口而出;“落花风”将时令特征以丽辞写出,而“千里”的形容,则更使落花美景由宴前而宕开无际,由实返虚,合实与虚,使词境显得更为深邃、灵活、摇荡。

下片首句,从小处说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门去”而来,是写此番去朝廷为官的态度;从大处说则他之所以要考虑这个问题,是与上文所讽刺的朝廷政要兴门户私计的政治现状分不开的,所以是上文主旨的顺承和延展。在笔法上,他借古讽今,以三国时代辛毗的耿直不阿,表明自己此去朝廷为官,早已准备好了像辛毗那样,宁愿不做高官也不做附党阿私之徒的态度。下一大句,以退为进,明看是写自己的衰老憔悴之态,说任凭他们结党营私、大兴门户,实际上是对庸俗世风的有力抨击。以下两大句,看起来渐近颓唐萧瑟,但里面却充满了爱国者的牢骚和不平、悲愤与讽刺。因为他自己的“此外百无功”,正是因为生在这样一个不给机会的政治时代,处处受人掣肘之故。既然自己只手难挽狂澜,倒不如归隐林泉,以免受人倾轧。这是对理想受阻的再一次抒愤,是对朝廷政治气氛的辛辣讽刺。这样的“反话”,也能显示出稼轩词气“勃郁”、慷慨内敛的抒情风格。

这首词,以旷达的风貌隐含悲愤讥刺之情,显示出稼轩词的本色。

辛弃疾《水调歌头·淳熙丁酉》赏析-宋代关于忧国伤时的古诗

水调歌头·淳熙丁酉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