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4:35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原文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辛弃疾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

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

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

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

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赏析

这首词采用众多的神话传说和典故,赋作品以光怪陆离的奇幻性,加强了情感内容的密度与深度。词的上阕,作者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构造的那只“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的神奇鹏鸟来比拟史氏。这不仅写出了史氏的超群才性,而且使全词笼罩在雄奇放逸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里。一句“笑人世、苍然无物”,写得峭拔警迈,足见史氏的非凡才华和怀抱以及作者对他的推重。接着写这只讪笑人世苍茫的大鹏,飞回天宫深处,像高山一样收翅伫立在玉阶天门之上。这一对庄子的大鹏形象所做的改造,不仅显示出作者的非凡想象力,而且更是点明了史氏在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之后作者再次运用女娲补天的神话,赋予史氏以补天之神的奇特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大鹏与女娲的嫁接。这并不是忘乎所以的肉麻吹捧,而是作者趋近自己抗金目标的必然兴会。它实际上是希望抗战派得到重用,收复中原故土以“补”好宋朝已经缺了的西北“半边天”。上阕最后一大句,由神话转入现实,写史氏充任江防前线长官,使万里长江波澜不惊,江南形势得以安定。其中“谈笑”一词,极写史氏护江的举重若轻,暗示其才能比之维护长江安宁所需更大。在这里的语气中,还带着前文借用神话时的豪逸味道。

词的下阕,在结构和用墨上都与《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略异。其用意在写史氏不仅有上文所写的军事才能,而且还是个文才风流的“文章伯”。这样文才武略兼备的人才,作者自然对他期待高而切。于是,下文再一次转入抒情,希望史氏受到天子的进一步重用,入朝主政。然而,从一“看”字,表明这只是一种期待。就像下文的期待他入朝为相、进入“黄阁”主持政事一样,都是采用虚拟的语气。而在“料想”和“依然”的语气跌宕之间,不能不说作者对史氏境遇怀着深深的惋惜。下文中的“端的”一词,在抒情上显得曲折而凝重。这使人们觉得上阕中掷地有声的“袖里珍奇……他年要补”一句,也带有了几分不得已的情味。况且,词的末段一般是作者情意的归结处。这样的结尾,使史氏的现实处境和作者的梦想景象形成对照,就使这首词表面上看起来风流俊赏,雄奇放逸,但骨子里却包含着对抗战派不得重用的幽愤与叹息。这样,在总体抒情风格上,本词就兼有了豪迈和深隐的特性。

赠人之作能写到如此境界,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热情充实在其中,使词中不仅有人有“我”,而且又以既豪且郁的风格出之,使读者得到更多面的美感体验。那么,即使不谈它在语言上的五色迷离,警峭奇拔,本词也已堪称宋代同类词作中的上品。

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