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30 07:52

使至塞上作品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 使:出使。塞上:边塞之上。

(2) 单车:一辆车,指轻车简从。问边:慰问边塞将士。

(3) 属国:汉代称那些仍旧保留其原有国号的附属国为“属国”。居延:《后汉书·郡国志》说,凉州有张掖,居延属国。汉末将居延置为县,在今甘肃张掖县北。

(4) 征蓬:远飞的蓬草。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秋枯,遇风而飞。

(5)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6) 大漠:广阔无边的沙漠。孤烟:用狼粪燃起的燧烟,其烟浓聚直上,是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

(7) 长河:黄河。

(8)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候骑:侦察的骑兵。

(9) 都护:都护府的最高长官。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击匈奴,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以上两句说,在萧关遇到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

《使至塞上》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使至塞上作品题解赏析

【题解】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赴凉州(今河西走廊中部,州治在甘肃武威)慰问将士,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在西行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使至塞上》。

【赏析】

王维之所以会到河西节度使幕府担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是因为赏识他、提拔他的宰相张九龄被贬到荆州去了。历史上著名的奸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当上了宰相,作为张九龄提拔的人,王维当然不受李林甫的欢迎,这年秋天,他被赶到了边塞。虽然受到排挤,但是能够到边塞上做点实事,他还是抱有一定的建功立业思想的。这首诗就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的首句“单车欲问边”,很有意思,是车想到边塞去,言下之意,人是不想去的。这次出塞王维当然是不情愿的,可纵然不情愿,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不能违抗朝廷的命令,所以车子还是向塞外驶去。而用“单”来形容车,说明他这次出使,没多大职位和权力,只有一辆车就送他上路了。第二句“属国过居延”,说明出使的路程很远,居延这个地方就够偏远了,但这远远不是目的地。

颔联中,作者写了路途中所见的景色。“征蓬出汉塞”,蓬草被凛冽的北风吹断了,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那归来的大雁直向胡地的天空飞去。这两个意象,既是实指,又是作者的自喻。本来,无论是征蓬还是归雁,都是北方常见的景物,心情兴奋的人见了它们,会感觉到苍劲有力;心情郁闷的人见了它们,自然会生出无力、无助、无奈的飘零之感。诗人本来就不情不愿,自然心情不好,所以看到这些,会觉得自己就像这无根的蓬草一样,不由自主、身不由己,也像这孤独的大雁一样,只能往更偏远的地方飞去。在这一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自怜、自伤、自嘲,将首句表达出来的忧愁苦闷之情又强化了一层。

接下来是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为什么直,落日为什么圆?只能说明诗人的视野非常的开阔,所以一个“直”、一个“圆”,便把大漠的那种辽阔、空旷刻画出来。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里评价这两句“独绝千古”。

虽然诗人在前两联中渲染了失落失意的情绪,但是这个时候他才三十多岁,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而他生活的盛唐时代,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积极奋发的时局,建功立业思想此时仍然是他思想的主流,虽有小小的挫折,但并未抵消他的政治愿望,他不可能一直消沉失意下去。在边塞上看到这样雄奇瑰丽的景象,他的内心想必是深受触动的。我们看末联就更能体会这一变化。

“萧关逢候骑”,诗人独行多日,终于见到了将要共事的同事,两个人自然会亲热交谈,王维也肯定会问到他此行将要辅助的主官都护。都护在哪里呢?“候骑”答:“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诗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但是我们却能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惊喜与渴盼:啊,走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要到达目的地了。

这首诗描绘出了大漠的辽阔与壮美,没有凄婉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开阔的心灵。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