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始兴公》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30 07:51

献始兴公作品原文

献始兴公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释】

(1) 始兴公:即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名臣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十二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加中书令,二十三年三月九日进封始兴伯。张九龄很赏识王维,在任中书令的当年,提拔王维为右拾遗。

(2) 宁:宁愿。栖:栖身,住。

(3) 坐:因为。粱肉:谓美食佳肴。崎岖:困厄,历经险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亦崎岖而经丘。”

(4) 匹夫:平民。布褐:粗布衣服,平民所服,借指平民。

(5) 诚:确实。固:原本,本来。其:自己。

(6) 侧闻:从旁听说。大君子:指张九龄。

(7) “安问”句:语本刘琨《重赠卢谌》:“重耳(晋文公)任五贤(指赵衰等),小白(齐桓公)相射钩(射钩者,指管仲)。苟能隆二伯(指齐桓、晋文),安问党(指五贤)与仇(指管仲)?”此言张九龄用人公正无私,任人唯贤,哪管所任之人是同党还是仇人。党:同党。

(8) 所:指张九龄所处的官位。公器:公有之物,此处代指国家官爵。《旧唐书·张九龄传》载,开元十三年(725),“九龄言于(张)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句谓九龄不出卖国家的官爵。

(9) 动:举动,行动。苍生:老百姓。

(10) “贱子”句:语本应璩《百一诗》其一:“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贱子:王维自谦之称。

(11) 帐下:谓下属,部下。不:通“否”。

(12) 感激:感动奋发。曲私:偏私。

《献始兴公》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献始兴公作品题解赏析

【题解】

张九龄为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名臣,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受封始兴伯。始兴县,今广东省北部,是粤北一带最大的小平原。王维深得张九龄的赏识,在张九龄官拜中书令时,为张九龄擢右拾遗。这首诗,写于王维出仕右拾遗、张九龄官封始兴伯后。王维在诗中表达了对张九龄赏识自己的感激,同时表达了希望张九龄能对自己继续信任,委以重任的愿望。从这首诗里,可以了解王维早年的心态志趣和政治态度。

【赏析】

说到底,这是一首干谒诗,但是却写得不卑不亢,是王维风格的干谒诗。身为下属,王维写诗给上司,既表达了愿意有一番作为的求进之意,又表明自己不愿为了追求富贵而阿谀巴结王侯,写得既谦卑,又刚直。

诗人的中心意思,还是想得到张九龄的重用,但是如果张嘴要官,那就不是王维的性格了。诗人采取的是欲扬先抑之法,本来要求官,“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开头四句先说,宁愿栖隐山林,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靠出卖人格、巴结权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诗人以栖身林间、渴饮涧水暗指隐士的清苦生活,粱肉借指富贵生活,取譬形象,对比鲜明,“宁”与“不”一组词的对句,颇有力度,透露出诗人鲜明的生活态度。

虽然已经表明心迹,但是诗人仍然不放心,怕张九龄还会误会自己,所以接下来四句,更进一步表明自己这种态度,“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如果谋得仕途需要我卑躬屈膝,那么我宁可一生布衣不为官。谋用心机,只为仕进之一得,这个确乎不是我的优势所在,在道德操守方面,固守仁义,矢志不渝,而这是我所擅长的。虽然写的是干谒诗,王维却始终不失底线,固守清洁操守。

“抑”的部分终于结束,诗人笔锋一转,“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大君子,指张九龄,此词暗含敬意。诗人向所敬之人表达敬佩之意,听民间传颂,您身为一朝宰相,为官公正,任人唯贤,绝不结党营私,哪管所任之人是与你志同道合者还是与你政见有分歧者。“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身为朝中贤臣,位高不倨,绝不以权谋私,卖官鬻爵。您的一言一行,无不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行文至此,王维水到渠成地向张九龄恭敬发问:“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像我这样的人,是否可以忝列你的麾下?明确表达了希望张九龄任用自己的意思。诗人先以第三者从旁听说的口吻赞扬始兴公,很自然地转入向张九龄陈情的本意,回扣诗旨。

王维在表达了自己用世的思想志趣之后,又补写两句诗“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表达尽管自己胸怀用世的强烈意愿,但绝不是借此谋求利禄的内心所思,故而坦然表示:若是出于公正而任用我,我自为此感奋不已,对您感激异常;但若出于偏私而任用我,则不是我所希望的。这样的结句显得刻意而不失真诚。

这首五言古诗,言辞坦然而不失真诚,高调高亢而不失坦率,是一首率性之作。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