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移居二首》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15:35

移居二首

陶渊明

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

1、南村:在今江西九江西南。

2、素心人:心地纯洁善良的人。

3、数(cù)晨夕:朝夕相近。数,密。

4、兹役:指移居,搬迁。

5、弊庐:犹陋室、小屋。

6、邻曲:邻居。

7、抗言:高声谈论。

8、析:分辨剖析。

【赏析】

诗人在柴桑县柴桑里的旧居曾于义熙四年(408)遇火,有一段时间栖身门前水滨舫舟,不久徙居西庐。至义熙十一年(415),才搬到寻阳(即今九江)郊外南村,并写了这两首《移居》诗。搬家定居对于一个要以农耕自立和不图浮华的人来说,地理和人际关系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从这两首诗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诗人对自己作出的选择无疑是十分满意的。此诗首四句,即开宗明义地表示移居南村的目的,不是冲着宅院而是冲着好邻居而来的。因此当他久怀的夙愿一旦成为现实,那种如鱼得水的欢快,便随着与人交往的愉悦,洋溢在字里行间。晨夕往来,高声叙谈,赏文析疑,何其乐哉!人生之足,贵在与友心意相通、情趣相投,于是一种自得脱口而出,便成绝妙好诗。诗中“素心”两字可称诗眼,试想,如果没有不慕世俗利禄的共同胸怀,诗人怎能在仅容床席的弊庐中获得如此满足?

陶渊明《移居二首》原文翻译赏析

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

1、斟酌:把酒倒入杯碗。

2、辄:往往,总是。

3、此理:指与邻里亲密相处的情趣。将:岂。胜:佳。

4、纪:料理。

【赏析】

这第二首诗写春秋佳日与邻里往来,登高赋诗、过门相呼、有酒共酌、农暇相念、谈笑忘时,其亲密相处的种种情形联翩接踵而至,使人目不暇接。一种真情,一种坦然,令人羡慕,令人向往。而结末“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二句,与前首“获早稻”诗中的“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一样,再次表明诗人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与晋人一般多追求的虚幻和脱离现实的旷达有本质的不同,其中含有丰富的内涵。钟惺《古诗归》说“陶公山水朋友诗文之乐,即从田园耕凿中一段忧勤讨出,不别作一副旷达之语,所以为真旷达也”,即指此而言。而方东树《昭昧詹言》则称其“只是一往清真,而吐属雅令,句法高秀”。综合观之,又可见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东坡题跋》)的典型特色。

【题解】

渊明居处,历来多有考证。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总结各家之说曰:“始居柴桑,继迁上京,复迁南村。栗里在柴桑,为渊明尝游之地。上京有渊明故居,南村在寻阳附郭。”然根据尚嫌太少,未足论定也。此诗所谓“移居”,从何处移来,姑存疑。

【赏析】

此二诗语言清新朴素,直如口语,然邻曲之情、力耕之乐溢于言表。“奇文”二句向为人称道,其妙处在以最精炼之语言道出读书人普遍之体验。有素心人可与共赏奇文、共析疑义,真乃一大乐事也。此外,如“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所谈为“在昔”,态度为“抗言”,有此等邻曲实乃幸事。又如“过门更相呼”、“相思则披衣”,亦极富情趣。

更多陶渊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