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3 08:24

子夜吴歌·秋歌作品原文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1)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2)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梗打。秋季恰逢赶制冬衣的时节。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

(3)玉关:玉门关。玉关情,即思念边关远人的情怀。

(4)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5)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子夜吴歌·秋歌题解赏析

【题解】

这首《秋歌》,以秋月起兴,塑造了见月怀人的闺中思妇的形象,表现了思妇思念成远良人,希望边战早日结束,盼望良人早归家的思想感情。因为起兴与写人完美融合,这首诗写景言情浑然一体,诗歌层次递进生成,诗歌意蕴步步深入,故而这首诗成为《子夜吴歌》四首诗中传唱最为广泛的一首。

【赏析】

这首《秋歌》是闺怨诗中的别样之作,既写闺情,亦写边事,颇有边塞诗之风。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两句诗,以声诉情,此起彼落的捣衣声最能撩拨起思妇心头对良人的牵挂,也最能表达捣衣声中蕴含的思妇之苦。秋夜的天空,一轮明月高悬,月辉遍洒,整个长安城里浸淫在如水的月色里,正好捣衣,城里千家万户的捣衣声此起彼伏。诗人从京都月色起兴,营造月圆人思团圆的氛围。次句诗紧承首句,让千家万户的思妇用一声响似一声的捣衣声诉说对远成边关的良人的思念之情,抒情委婉,同时因

万户”一词所营造的大画面让思妇忧边思人的情感有了普生的意义,诗歌之旨得以升华,因为边事频仍,才有万户思妇的捣衣声啊。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这两句诗,以风诉情,秋风不息,将声声捣衣之音直送到玉门关去,也将思妇深长的牵挂之情送到玉门关的良人心中。“总是”一词,尤见秋风情亦浓,愈见思妇情益真,煞是传神的一笔。

明未清初的王夫之评价李白这首《秋歌》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王夫之称管《秋歌》的前四句,不事雕琢有如清水出芙蓉,秋月秋风秋思相互勾连,见证了捣衣思妇心中的万千情怀,并将这深挚情怀千里相送,太白怕是以谪仙人之手才拾得如此好句吧。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闺中思妇,情关千里,却没有就此耽于牵念之中不可自拔,末二句笔锋一转,倾吐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之言出自思妇之口,却颇有大丈夫的豪气,思妇一则希望征人成边杀敌能一平胡虏建奇功,一则希望征人“罢远征”而凯旋,从此无需再赴沙场,夫妻二人终可团聚。以女子身先论战事,再论闺情,思妇形象有别于通常的闺中之人,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此升华,更具社会意义。

这首《秋歌》写月照长安万户的秋景,写风送估声直入玉门征人的闺情,写思妇以闺情论国事的秋事,写景意境阔大悠远,写情抒情深沉真挚,写事语淡而意丰,别具情志。

从构思布局上而言,全诗从长安秋月起笔,中间以秋风送情续之,结尾以秋思收束,因此,《秋歌》之题,颇有串珠接玉之妙,堪称文题俱佳的子夜秋歌。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