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赏析-辛弃疾的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20:08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赏析-辛弃疾的词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于闲居瓢泉期间。由词前小序可知,写这首词是为了答谢赵昌父(蕃)并兼寄吴子似(绍古)的。吴子似于宁宗庆元四年(1198)至六年(1200)任铅山县尉,这首词即这期间所作。

光宗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从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被弹劾免官,回到江西铅山他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他忠君报国却为投降派所不容,屡遭冷落排挤,五十五岁再度削职闲退,自不免有“惊弦雁避,骇浪船回”的隐退思想,常常寄情山水,托兴诗酒。但是,这些都不过是他内心愤懑的曲折反映,积极用世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他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忧国忧民,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实现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这首词正是抒发词人的这种理想以及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的惆怅情绪,表现其壮志难酬的忧愤。

词的上下两片一意相连,从梦境到梦觉,依次描述,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上片以描述梦境为主。起句采用“顿入”手法。“我志在寥阔”一句,开门见山,直抒胸怀,一语破的,表现了词人高远的志向和宽宏的气度,概括全词要旨。为有寥阔之志,自然有“梦登天”之举。“畴昔梦登天”句化用屈原《九章·惜诵》中“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航”。他感到现实中空间狭窄,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干;现实生活短暂,来不及实现他的理想。他要到广漠宇宙去寻找他的理想境界。“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两句在内容上照管全阕,结构上领起下文,下面便紧承“梦登天”一语,记叙梦游太空的经过,描绘出一幅幅梦境的瑰丽图画。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词人在梦幻中飞上青天,尽情地赏玩明月。月亮是光明皎洁的,那传说中的广寒宫令人向往。他在这里抚摸着洁白的月亮,陶醉在神奇迷离的幻境之中,只觉得似乎仅有抬头低头的工夫,人间已历千年之久。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有客”指作者的好友赵昌父。由词序可知,赵昌父曾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韵作词“叙太白、东坡事”寄作者,并在词中对作者大加赞美。这首词是为答谢赵昌父而作,自然应有回敬之词。回敬之意主要体现在这句上。赵昌父是江西玉山人,距铅山不远,是词人闲居瓢泉时的好友。他奉祠家居,不求仕进,饮酒作诗,气度不凡。作诗则援笔而成,平淡有趣;饮酒则浩歌长吟,心融意适。世人以为有陶靖节之风。青山、赤壁系指李白、苏轼,因为李白墓在当涂之青山西北,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赵昌父驾着鸾凤霞举飞升,自称与先贤李太白、苏东坡相遇,共约到天上去遨游。作者在写这首词之前曾写过一首和赵昌父的词《鹧鸪天》,词中把赵昌父与苏轼、陶渊明并提,有“三贤高会古来同”的句子。这里则是把赵昌父、李白、苏轼誉为“三贤”,所描绘的景象也是“三贤高会”。赵词既叙太白、东坡事,并对辛“过相褒借”,很可能是将他与李、苏并提,所以辛以“骖鸾并凤”云云来回敬是情理中事。作者这样写,不仅是对友人的赞誉,也有自谦的意思,下一句“我亦虱其间”就是把这层意思直接表达了出来,意思是:在您和先贤们高会的时候,我不过是滥竽充数地置身其间罢了。在高天遇贤的梦境里,流露出词人鄙弃官僚市侩、仰慕古贤先哲的清正高洁。词人感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不愿与那些投降派的官僚同流合污,所以只好到梦境中去会见他理想中的人物。“酌酒援北斗”源出屈原赋《九歌·东君》的“援北斗兮酌桂浆”,是对太阳神的礼赞,这里借以描写他与高贤们痛饮的梦境。四位诗人在高寒广漠的天宇,用北斗当酒杯痛饮着美酒,这是多么宏大的气势,多么豪放的气派!

下阕前半部分继续描写梦境,后半部分抒发“梦觉”后的感慨。词人在梦幻中无忧无虑地畅游太空,内心充满激情,不禁小声歌唱起来。“神甚放,形则眠”的字面意思是:身体虽然清静无为,好像在睡眠,但精神还是奔放旷达的。这是作者在闲居生活中积极用世的自白。他被迫再次闲居后,表面看来安静闲适,像一个隐士,但他心中燃烧着一团火,他心存报国之志,希望有一天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化用贾谊《惜誓》中“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把自己比作搏击长空、一再高举的鸿鹄,抒发其居高临下、雄视天地的豪情壮志。

词人在梦境里可以纵横驰骋,纵情游乐,可是一旦梦觉,回到现实中来,情形就完全两样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怅惘,并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世间有那么多不能尽如人意的事情呢?这里的“亏全”是以月亮的圆缺比喻人事的悲欢离合,主要说的是“亏”的方面。词人在这里以梦境与“梦觉”相对照,揭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在这发问中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事难全的感慨,这发问也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满腹经纶的老将因请缨无门、报国无路而发出的愤怒抗议。

词的结句“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似乎来得有些突兀。前面说的全是梦境以及梦觉后的惆怅,可是结句却一语宕开,表现出“美人娟娟隔秋水”(杜甫《寄韩谏议》)的惋惜之情。但是经过思索,读者也不难明白,这是在前面几层意思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思想。这里的“美人”指他的好友吴子似。这一句表面看来只是对吴子似的思念,实际上主要还是抒发“谁识稼轩心事”(《水龙吟·再题瓢泉》)的苦闷心情。这样看来,这一句所表达的也是梦觉后“惘然独念”的感情之一。

词人在闲居瓢泉期间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他在《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中写道:“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漆,谁是陈雷?”他觉得当时的人不像古代的陈重、雷义那样重友谊,连旧日那些披肝沥胆的知心好友现在也都疏远了。这使他非常苦恼。这期间吴子似是他的知音。吴是江西鄱阳人,从庆元四年(1198)即辛弃疾闲居瓢泉之后的第四年起,曾任铅山县尉三年,与辛弃疾过从甚密,辛弃疾把他比作“娟娟美人”,在《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中写道:“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们友谊的深厚。可是他们又不能经常在一起畅叙情怀,作者常为见不到吴子似而烦躁苦闷,故在词的结尾处生发出这样一层意思。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在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征,而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其理想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创作方法。辛弃疾成功地运用这一传统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它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天上人间,驰骋奔逸,狂放不羁,洋溢着豪迈的激情。它充满瑰丽丰富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摩挲素月”“骖鸾并凤”“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圆”等,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王延梯、聂在富)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