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献疑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01:07

在我国古代的诗话、词话著作中,王国维《人间词话》可以说是唯一一部明确地以“境界”作为自己诗论的核心概念的著作。他把“境界”看作诗词创作和鉴赏的最高标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献疑

王国维的“境界说”实际上包含两个部分,即“美”境界说和“真”境界说。这两部分虽有一定联系,却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两个概念,它们分别被称为“以物观物”、“惟于静中得之”的“优美”之境和“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的“宏壮”(壮美)之境,自然是美的境界。同时,他又提出“真”的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谓“美”的境界,既来源于诗人超功利的审美直观,其艺术表现又引导人们走向自我解脱之途,它的思想基础便是否定现实功利的人生观。而他标举的有些“真”境界却不能包容到“美”境界中去。如:“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立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轗轲常苦辛”;“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等等,这些诗句,或表现了明显的欲念,或表现了诱人的功利,或宣扬及时行乐,或愤激地不平则鸣,或“淫”或“鄙”或“俗”或“怒”,是既不否定生存意志,又不超功利,更不自思改悔以求超脱的。它肯定世俗生活,膜拜人间乐事,相信欲望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放纵或争斗来实现,而实现了欲望便是得到了幸福,显然不是超然物外的无我之境和包孕着挣脱意志束缚之努力的有我之境,而如同美学上的“眩惑”一样,“使吾人自纯粹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红楼梦评论》)。绝非美的境界,但王国维却肯定它们“真”、“不隔”、“易巧”、“绝妙”,还说它们“亲切动人”、“精力弥满”,是不美而真的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献疑

总之,王国维标举的“真”境界在内容和功能上比“美”境界宽泛、庞杂得多,它们依据的思想前提又互相矛盾、抵牾,但他都将它们一并纳入“境界”这个概念之中,因此就产生了内在的矛盾。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献疑

此外,王国维提出的“隔”与“不隔”,也是他“境界说”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这看法是有片面性的。实际上,“隔”与“不隔”,二者都是美,前者为朦胧之美,后者为鲜明之美。宗白华《美学散步》说李商隐的诗以“隔”为美,词里讲究造境,更多地表现了“隔”的美。如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踏莎行》),真乃迷离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