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10:52

宋词三百首第115首周邦彦的《瑞鹤仙·悄郊原带郭》。此词写暮春郊野送客后,巧遇旧识、留饮沉醉及醒后对花伤感的一段情事。此词约作于宣和三年四月,词人自汴京赴处州途经扬州之际,不久即离世,可能这是他的最后一首词,因而词中亦暗含身世之悲与迟暮之叹。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原文

瑞鹤仙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注释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时期魏国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素约:先前的约定。

流莺:喻女子柔声婉转如莺。

上马谁扶:唐代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蓠。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译文

译文1

静悄悄郊野连着城郭,客人已远远离去,留下一路尘土漠漠。斜阳映照青山下落,缓缓收敛余辉,好像还依恋孤城楼角。此时有位美人迈着轻盈步子,走过短亭和我巧遇,事前我们并没有尺素相约。她像黄莺唱歌似的劝我,再下马解下绣鞍,再一起缓缓举杯共酌。

我已经记不清归来的早晚,是谁扶我上的马,酒醒时才发现睡在朱阁。忽听狂风吹动帘幕,赶紧拖着带醉意的身子,到楼下去呵护红芍药。可叹西园里,已是落花满地一片狼藉,东风为何又这般作恶?任凭时光匆匆过去吧,幸喜我可以在洞天自乐。

译文2

郊外原野顺着城郭悄然舒展开去,长路漫漫,客人已乘车离去,只留下迷茫烟尘。夕阳向着远山缓缓坠落,却迟迟不忍收敛最后一抹余霞,仿佛无限依恋这孤城楼角。正准备上马归去,恰有女子步态轻盈,也走上短亭歇息,不曾想竟是旧时相识,真是相逢何须相约。她莺声娇脆,劝我重新解下绣鞍,再慢饮几杯春酒。

酒醒时发现自己睡在红楼,全不记得是何时归来的,又是谁扶我上的马鞍。忽来一阵狂风,吹得帘幕翻飞。急忙带着醉意来到西园,绕到芍药花丛去看看。可叹西园已是满地落花,这东风为何还要吹得这样恶?也罢,任凭那春光流逝,幸喜我还有这一处洞天福地,可自得其乐。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题解点评

评点

本篇记词人送客遇妓醉饮的一段情事。按时间顺序先写郊原送客,次写归途遇妓(为旧眷)欢饮,后写醉归惜花抒感。这段看似是写送客情事,实则是写词人政治失意的郁闷。

上片前三句写郊外的原野,长长的道路伸向远方。行人离去后,词人感到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后两句写孤城和残阳斜照,表达离愁别绪。词人把斜阳比喻成“余红”,相当新颖,并把感情寄托在余红上,说斜阳由于不舍城楼上的一处栏杆,迟迟不肯收敛起最后的一抹余晖。用斜阳对栏杆的不舍,来映衬词人对离去之人的不舍。这样,人与景融为一体,都被浓浓的离愁别绪笼罩着。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歌妓极力劝酒,词人大醉。

下片写次日酒醒后的情况。首三句将词人初醒时的睡眼惺忪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已经不太记得昨天的事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马,头脑里一片恍惚。幸好“惊飚动幕”,一阵狂风吹动来,掀起了窗帏,他的醉意立马被吹散了几分,一下子清醒多了,但并未完全清醒。“扶残醉,绕红药”表达了对春光的深爱之情。只有情深,方才能有下面的“叹”。“东风何事又恶”和上文的“惊飚”二字遥相呼应,结构严谨有序。结句词人暂时抛却烦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聊以自慰。

全词布局巧妙,章法一曲三折,直叙中有波澜起伏,顺叙中有插叙,令人回味。词作用比兴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祖籍钱塘(今属浙江杭州)。少年时以一篇《汴都赋》而扬名,官至太学正,后来又当过大晟府,仕途颇为不顺。他通晓音律,能自己作曲,尤工长调。其词多写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寄寓深沉。词风雄浑雅正,长于铺陈。周邦彦集北宋婉约词派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后世誉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著有《清真集》,也叫《片玉词》。

更多周邦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