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10:36

宋词三百首第103首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注释

风老莺雏:唐代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风蒲燕雏老。”

雨肥梅子:唐代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红绽雨肥梅。”

“黄芦苦竹”二句: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译文

译文1

和风吹得雏莺羽翼丰满,细雨滋润梅子结实肥鲜。午间树影亭亭如盖清凉扑面。这里地势低洼靠近青山,衣物泛潮要烘干颇费炉烟。静无人声乌鸦逍遥自乐,小桥外绿水奔流声溅溅。久久地凭栏望远,满眼见黄芦苦竹,疑心自己是白居易九江行船。

一年又一年,我劳累奔忙如社燕,漂泊在荒远之地,栖身于人家的屋椽。且不去想那些身外之物,倒要常和酒杯结缘。我这身心憔悴的江南倦客,不忍听那高亢繁杂的管弦。请容许我在歌筵边,先安放枕席,以便到醉时高枕安眠。

译文2

雏莺在春风里一天天长大,梅子在夏雨里一天天肥熟,正午时分,茂盛的树冠笼罩下,圈出一片圆圆的阴凉之地。此地靠近山边,地势低凹,终年潮湿,衣服也总要多费炉火才能烘干。处处人家寂静,乌鸦翩翩自乐,小桥下,雨后河水新涨,水流湍急飞溅。久久凭栏,望着遍地的黄芦苦竹,竟疑心自己就是那遭贬的白乐天,正泛舟九江边。

年复一年,此身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流浪过大漠荒原,又寄居在高高的瓦檐。还是不去细想那身外的功名富贵种种吧,只管长年沉醉于这酒樽前。这一身疲惫憔悴的江南倦游客啊,再不忍听那激越繁复的管弦之音。今夜,就在这歌舞筵席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且容许我醉后随意安眠罢。

译文3

雏莺在和风吹拂中长大,梅子在细雨滋润中硕肥,正午时的树影亭亭如盖,清爽宜人。溧水是个靠近山峦的低湿之处,衣服泛潮,倒要费不少的炉烟烘熏。人烟稀少,一片宁静,乌鸦鸢鸟自得其乐,小桥外绿水涨满,发出潺潺的清音。久久地倚栏而望,满眼是黄芦苦竹,真怀疑自己也像当年的白乐天,泛船九江,自叹天涯沦落人。

年复一年,犹如燕子,春归秋去,从漂泊于荒远之地,来寄在这偏僻的屋檐。姑且不要再考虑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身外之事,还是常把酒樽来亲近,借酒遣愁,一醉方休。容颜憔悴的江南游子,却不堪再听宴席上那激越繁复的乐曲,怕会引起伤愁。请在宴席旁,先为我安好枕席,让我喝醉时歇息安眠。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题解点评

评点

本篇为抒写羁旅游宦愁怀之词。融情入景,含蓄深婉。词人构思新奇,在化用前人诗句的同时,融会了自己的独具匠心,别有一番韵味。此外,本词章法井然中富于无穷的变化,写景抒情精微巧妙,胜人一筹,无怪乎词人被王国维推崇为“词中老杜”。

上片描写初夏景色,渲染梅雨季节郁闷的气氛。开始三句,词人化用杜牧“风蒲燕雏老”、杜甫“红绽雨肥梅”和刘禹锡“日午树阴正”的诗意,描绘了初夏的景象。这里词人描写得非常细微,极力渲染景物的美好,丝毫未见惜春之愁思,反而有赏夏之喜悦。接着便化用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说明低地久雨不停的景象,并描写了此地的安静和身居在此的悠闲惬意。紧接着又一转,最后三句化用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下片抒写漂泊游宦的怅恨和无奈。词人把自己比做漂流的“社燕”,把为宦做官比喻成寄人篱下,以此来表现孤愤与凄凉的心情。这里,词人化用了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和杜牧的“身外任尘土,尊前极欢娱”诗句。既然无力改变这种郁闷的生活,只好用酒来麻痹自己,哪怕只能得到暂时的解脱也行啊。但就怕在酒宴中遭遇“急管繁弦”,会更加伤感。结尾的三句则是说酒不醉人人自醉,写出了词人极其悲凉的心情和以醉解愁的无可奈何。

由于词人内心深处无比痛苦和矛盾,这些愁苦都不是寄情山水或者一醉方休能解决的,现实仍然不能改变,所以他的词中总是暗含沉郁悲痛的感情,读起来异常沉重。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赏析鉴赏

赏析

此词寄托游宦之倦、身世之慨,作于元祐八年溧水县令任上。时年周邦彦已年近四十,却一直辗转于州县小官,郁郁不得志。其笔下无想山中夏日之景,阴凉潮湿,僻处世外,静日寂寂,美好又苍凉。整首词有空对美景、辜负年华的深慨,读之泫然。

周邦彦深谙音律,写景抒情亦如谱曲,笔力圆熟精到,节奏掌控精妙,又善化用前人妙句入词,含无尽之意在言外。

这首词写于宋哲宗元祐八年至绍圣三年(1093—1096)间,作者时任溧水县令。词的上片写“地卑山近”的初夏景色,渲染贬所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片以“漂流瀚海”的燕子自比,寄托自己政治失意的感慨。

作者自元祐二年离开汴京,先后流宦于庐州、荆南、溧水等僻远之地,故多自伤身世之叹。这种思想在本词中也有反映。但本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内心活动多隐约不露。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曰:“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翻译赏析-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祖籍钱塘(今属浙江杭州)。少年时以一篇《汴都赋》而扬名,官至太学正,后来又当过大晟府,仕途颇为不顺。他通晓音律,能自己作曲,尤工长调。其词多写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寄寓深沉。词风雄浑雅正,长于铺陈。周邦彦集北宋婉约词派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后世誉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著有《清真集》,也叫《片玉词》。

更多周邦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