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调·耍孩儿》里塾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4:37

【般涉调·耍孩儿】里塾作品原文

【般涉调·耍孩儿】里塾

王维新

柳依依别有村,水弯弯独绕门,东西插架图书满。

黄莺尽日如求友,白鹭随时似乐群。

笑诸生,知勤紧,惟涂抹之乎者也,但吟哦子曰诗云。

《般涉调·耍孩儿》里塾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般涉调·耍孩儿】里塾作品赏析

里塾,是旧时乡里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这支曲描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幽雅和谐的村学图。

首两句“柳依依别有村,水弯弯独绕门”对仗工稳,句式整齐,描绘优美、醉人的教学环境:依依的杨柳掩映着小村,弯弯的江水绕学校门前流过。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学习,该是多么的惬意啊。“柳依依”,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这里的草木也是含情的。首句着一“村”字,紧扣曲题。着一“别”字,既突出了此村因为私塾的设立而与别村不同,又写出了作者别有洞天般的欣喜之情。第三句“东西插架图书满”,说明这里的教学条件相当不错。

四、五句“黄莺尽日如求友,白鹭随时似乐群。”依然用对仗工稳的整齐句式,进一步描绘优美的校园环境。黄莺一整天都在鸣叫不止,好似发出的求友的声音;白鹭按时飞来,似乎喜欢成群地生活在一起。“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婉转悦耳,就像学童们动听的琅琅读书声。“求友”,化用《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作者以黄莺的求友,象征学童们以学会友、以文会友;以黄莺叫声的婉转和平,来衬托乡村里塾祥和宁静的气氛。“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飞翔,既是写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也是象征学童们正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驰骋;写白鹭的乐群,似乎也在暗示着“诗可以群”的教化作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在这样美丽如画、祥和幽雅的学习环境里,学子们最懂得时间的宝贵。曲子末四句,作者为“诸生”(明、清两代对已入学的生员们的称呼)们勤学用功的精神而欣喜,笑得合不拢嘴。一个“惟”字,一个“但”字,描绘出了学子们一心求学、心无旁骛的精神状态。

在语言的运用上,这首曲子清丽雅洁而又浅近如话,对仗工稳,句式整齐。在用典方面,眼前之景与典故之境高度融合,不着痕迹。

(范学亮)

《般涉调·耍孩儿》里塾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般涉调·耍孩儿】里塾作者简介

王维新(1785—1848),字景文,号竹一,又号竹尹,别号都峤山人,清代乾道间广西容县人。是明末清初诗人王贵德的六世孙。自幼读书于都峤山中,才名渐著,与覃武保、封豫并称“都峤三子”。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但其后三赴京师会试,皆不第。历任武宣、平乐、泗城教谕,执掌教职二十余年,一生游历甚广。著有《菉猗园初草》《峤音诗》《丛溪集》《十省游草》《宦草》《海棠桥词》《红豆曲》《都峤洞天志》《天学钩沉》《乐律辨正》等,内容涉及诗词、曲赋、乐律、天文、地理诸多学科。其中《红豆曲》收有小令38首、套曲31套。

《般涉调·耍孩儿》里塾原文赏析-清代王维新散曲

更多王维新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