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原文赏析-明代杨慎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5:06

南【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作品原文

南【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

杨慎

空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

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

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关山望转赊,程途倦也,愁人莫与愁人说。

离乡背井,瞻天望阙,丹青难把衷肠写。

炎方风景别,京华书信绝,世情休问凉和热。

《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原文赏析-明代杨慎散曲

南【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作品赏析

这组曲有人疑为杨慎夫人作。杨慎夫人叫黄峨,也堪称为文学家,工散曲,明时即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杨夫人乐府》问世,有“曲中李易安”之誉。婚后第六年,杨慎即被远配滇南,黄峨将之送到江陵,然后转道杨慎故乡四川新都,从此一个在滇,一个在川,竟分别三十年。二人的别情思绪,只能通过笔墨相传,因而也留下了很多深挚凄婉的相思曲。因为所抒情感相似,故而二人的作品多有相混。此南〔南吕〕第一首就很像是女子在思念远人,故而有黄峨所作之可能,但如果与第四首合观,再依据谢伯阳《全明散曲》的划定,我们仍然认为是杨慎的作品。

第一首写思念,一种棰心泣血的思念。亭台是空落的,长夜是无眠的。报晓的金鸡一声鸣叫惊散了枕边与“我”唯一做伴的梦中蝴蝶。开篇三句营造了一个失落、孤独、忧惧难定的情境。接着道出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即在于思念远人。以“长亭十里”“阳关三叠”,先透出离别之意,接着就顺势喊出了“相思相见何年月”,将思念之情推到高潮,继之以形象可感的对身处痛苦思念中人的描摹:襟上流的泪不是泪,而是滴滴鲜血,心上缠绕的结是以愁为线拧成的打不开的结。最后一句以一“冷”一“热”推出,冷的是鸳鸯被,热的是马上鞍。此句可以帮我们往前推,“鸳鸯被”自然是指留在空闺中的女子,而“雕鞍”的主人定是奔波在外的远人,前边的“空亭”“枕边”以及痛苦思念的主人公应是女子。当女子在空闺冷寂中痛苦之时,也是远人不离鞍鞯奔波劳苦之际。

第四首写怨愤,对世态炎凉的怨愤。因为这是四首联章,此首与第一首相呼应的一是雕鞍主人的出场,二是同样以一凉一热结尾。远人也是“愁人”,他愁的是离乡背井,被贬之地远而又远,鞍马劳倦,他的愁不仅仅在思念闺中人,从“瞻天望阙”,从“京华书信绝”我们感到主人公已跳离了一己之相思,他的愁开始来自宫阙、来自京城,也就是来自君臣之想。君王,只能如望天上的宫阙一般遥不可及,忠诚之想难达;原来共事的大臣们,也一改原来的热络,渐渐书信稀少。因而怨愤地喊出“世情休问凉和热”!

这四首联章应该是杨慎所写,第一首虽是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在写思念,我们不妨认为是杨慎本思念闺中的妻子,然以想象中妻子在思念自己来写思念,此谓对面着笔,可谓巧思!第四首,杨慎又从男女相思暗移到君臣之想及对世情的揭露,从而使这相思曲又增加了承载力,更显厚重。因此,该曲还属于身处逆境的抒发文人士大夫情怀的作品,应该是杨慎所作。

(胡元翎)

《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原文赏析-明代杨慎散曲

南【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作者简介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正德十二年(1516),武宗逝,朱厚熜嗣位,大礼议起,慎与同列极谏,削籍,谪云南永昌卫三十余年。慎著述之丰,记诵之博,明世推为第一。有《升庵集》《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南吕·罗江怨》(四首其一、其四)原文赏析-明代杨慎散曲

更多杨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