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罗江怨》旅思原文赏析-清代尤侗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1:39

南【南吕·罗江怨】旅思作品原文

南【南吕·罗江怨】旅思

尤侗

〔香罗带〕乡关道路遥,思归梦劳。

相思写尽题倦标,怕听邻院夜吹箫也。

又铜壶暗滴,疏钟乱敲,纱窗月影和闷摇。

〔一江风〕偷掩鲛绡,莫向孤帷照。

秋鸿淚几宵,春莺唤几朝,都说道江南好!

《南吕·罗江怨》旅思原文赏析-清代尤侗散曲

南【南吕·罗江怨】旅思作品注释

(1)梦劳:即有劳于梦之意。

(2)题倦标:即倦题标。倦,疲惫困倦。标,标记,标志。

(3)铜壶:古代计时的刻漏,壶为铜质,故曰铜壶。

南【南吕·罗江怨】旅思作品赏析

〔罗江怨〕是一支集曲,由〔香罗带〕〔一江风〕和〔怨别离〕等三支曲子集句而成。“旅思”顾名思义为羁旅行役之人长年漂泊在外的情思。此曲正是描写漂泊之感、乡关之思,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家园情结。

〔香罗带〕数句描绘了夜晚思念家乡的具体情景。“乡关道路遥,思归梦劳”,作者开门见山,指出远离家乡,归途漫漫,要回到家乡,只得见托于梦。这就点明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盼归的迫切心情。“相思写尽题倦标,怕听邻院夜吹箫也”,此处“相思”即思念乡关。“相思写尽”句是说写得久而多,在标题中都懒于注明相思的字样了。“怕听”以下数句描写思乡之苦,渲染漂泊之感。思乡已苦,箫声呜咽,所以最怕邻院月下箫声。愁思难眠,故而计时的滴漏声声入耳,报更的钟声格外聒噪,纱窗月影与乡愁一起起伏。作者借用箫声、滴漏声、乱钟声、纱窗月影等几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游子长夜难眠的煎熬,写尽漂泊苦况,传达其思乡之苦闷。

〔一江风〕则从对方着笔,通过想象闺中思妇的怀人相思之苦来映衬自己流离漂泊的羁旅之愁。“偷掩鲛绡,莫向孤帷照”,一个“偷”字,非常传神地写出思妇满怀相思之苦、却又害怕被别人发现、因而才暗自抹泪的情景;“明月”最易引起离人之思,因而思妇最惧怕月照孤帷。“秋鸿唳几宵,春莺唤几朝”为上两句复奏。秋雁几夜哀鸣,惊醒梦中人,正所谓:“叶落深宫雁叫时,梦回孤枕夜相思。”春莺婉转,本来悦耳动听,可是在相思之人听来,却只能搅人清梦、徒增烦恼而已。唐诗便有“打起黄莺儿,莫在枝上啼。时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的怨艾。作者使用秋雁、春莺两个不同季节的禽鸟意象,是说因游子漂泊在外,思妇独守空房,一年四季均为相思之情缠绕。从结构上看,这两句均与梦相关,照应上文的“思归梦劳”,表明游子思妇,都只有在梦中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相会。

末句“都说道江南好”,尤侗是苏州府长洲人,故而,江南就是故乡,江南好就是故乡好。尽管人人“都说江南好”,然而,对于游子思妇来说,一则羁旅他乡,一则独守空房,不仅不能游赏江南之“好”,而且还彼此深陷于相思怀人的苦痛之中!末句借他人之观感反衬游子思妇的愁苦情怀,不仅照应了首句中的“乡关”,而且收结得意味深长,强化了漂泊羁旅苦况与强烈思乡之情的抒写,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家园情结。

尤侗被顺治誉为“真才子”,才富学丰。此曲意象丰富,文字清雅,情感温柔敦厚,是一首典型的文人化散曲。

(兰拉成)

《南吕·罗江怨》旅思原文赏析-清代尤侗散曲

南【南吕·罗江怨】旅思作者简介

尤侗(1618—1704),字同人,号悔庵、西堂,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拔贡,任永平推官。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任翰林院检讨。诗文受顺治皇帝称赏,以才子目之。诗文、戏曲皆负重名,著有《尤西堂全集》。

《南吕·罗江怨》旅思原文赏析-清代尤侗散曲

更多尤侗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