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醉归》原文赏析-杨万里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06:52

次日醉归原文

次日醉归

杨万里

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

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告以“我非是”,俯笑仍掉头。

机心久已尽,犹有不下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注释】

陬(zōu):山脚。

次日醉归赏析

此诗作于乾道四年(1168),编在《江湖集》卷五。这一年,诗人四十二岁,丁父忧守制在家。编在这首诗前面两首诗的题目是:《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暮宿半途》。昌英叔是诚斋的族叔,名辅世,号达斋,是诚斋绍兴二十四年同年进士,也是他的诗友,《江湖集》中二人唱和之作颇多。这首诗题目所称“次日”,盖承前“人日”(正月初七)而言,即乾道四年正月初八日。大约这年人日清晨,诚斋和昌英叔一道出外给人贺年,半路上在别人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下午打算回家,却被主人苦留劝酒,结果喝醉了。在醉归途中,偶然到一个农家憩脚,写了这首诗。

全诗分两段,写了两件事。前八句是第一段,写诗人和那个苦留劝酒的主人勉强周旋的情况。日暮欲归,被主人苦留劝酒,诗人本来是能喝几杯的,但现在“老病怯觥筹”,有点不胜酒力了。诗人这时才四十二岁,不能算老,但“叹老嗟衰”是一些士子文人的老习气,曹丕三十岁就说自己“已成老翁”,欧阳修自称“醉翁”时也还不满四十岁,他后来在自己诗中也承认:“我行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又说:“我昔被谪居滁山,名虽为翁实少年。”所以,对于诗中的“老病”二字是不必过于认真的。诗人本意不愿留饮,但主人强嬲不休,那就好吧,喝就喝吧,喝醉了你总不劝了!拚着一醉,也没什么了不起!诚斋论诗,尝言“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和李天麟》)。这里“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正表现了这种“透脱”的诗风和诗人“透脱”的个性。碰上什么纠缠不清的麻烦事,只要你肯“豁出去”,也就没什么了不起。

“归路意昏昏”以下至篇末为第二段,写诗人和一个田父交谈的情况。离开那主人家,诗人已经喝得神志昏昏了。一转眼夕阳西下,酒后无力,偶见竹林深处有一人家,打算略事休息。一位田父很高兴地出来接待诗人,一见面就把诗人唤作“君侯”。这称呼引起诗人很大震动,他急忙辩解:“我不是君侯,请不要这样称呼我!”然而无效,老头子笑了笑,只是摇头。“君侯”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后世一般用来泛称显贵的官人。诚斋出身清寒,但他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了进士,接着当了赣州司户,永州零陵县丞。张浚为相,推荐他出任临安府教授,入京不久,旋丁父忧,在家守制。官虽不大,但究竟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农民凭着自己的素朴感情,在他们眼里,你总是个“官”。“君侯”这称呼,鲜明地划出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间的界限,这是一条鸿沟,一道高墙,把人们隔开了;诗人想越过它,但没有办到。这使人联想起鲁迅《故乡》中关于中年闰土的那段描写,随着闰土的一声“老爷”,作者止不住“打了一个寒噤”,他感到自己和童年时代的好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想不到七百年前,随着田父的一声“君侯”,竟然在诗人杨诚斋身上引起十分类似的反应。他强烈地感到自己的孤独!他沉痛地呼吁:“机心久已尽,犹有不下鸥。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四句是全诗的结穴,一篇的精华。

《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鸥)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诗中“不下鸥”这一形象所包蕴的内容是深广的,它远远超过了眼前这个一问一答的范围。诗人一向以诚心待人,但他所接触到的却总是那种无法冲破的隔膜和猜忌,这种千百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人与人间的互相谋陷、钩心斗角的关系,是一种实际的存在,它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对于一个纯真的、不失赤子之心的诗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悲哀,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连善良、纯朴的田父自己也无法接近,我还能从哪儿去找到一个忘机密友呢?这层意思,在前代诗人的作品中似尚未经人道过。诗人用诚挚的眼光看生活,他尖锐地感到了封建社会中这一可悲的事实,他以真挚、朴素的诗的语言反映了生活的这一深度。

全诗写了两种人,第一段中的主人不知是谁,但可以肯定是官场中的人物,诗人对他的感情是比较冷淡的,一般的。第二段写老农却是另一副笔墨,另一种情感。两相映衬,使全诗所表现出的内容超出了各个部分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构成一种新的质量,给人一种新的感受。全诗除“不下鸥”一事用典,其他纯用白描,愈朴素,愈真挚,一切都使人觉得历历在目。

(白敦仁)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相关阅读】

更多杨万里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