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赏析-宋代杨万里古诗-富有生意的山川田园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2:52

过百家渡四绝句作品原文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过百家渡四绝句作品赏析

姑勿论是衔王命外出,还是到乡村视察民情,一天,诗人来到湘江之滨百家渡。旷野苍茫,风光如画。

已经是春末夏初了,天气变化得快,一忽儿是朗朗晴空,一忽儿又飘起细雨。虽然干爽的地面被弄得湿乎乎的,可是,纤尘不起,空气清新。纵然飘起雨丝,并不受淋漓之苦;尽管是徒步旅行,也觉得遍体清凉。你说,这能不算天公破格加惠么?

远处,绵延起伏的山峦重重叠叠,七宝楼台似的。山峰若隐若现,山色“半淡半浓”。是山峦远近不一所造成的视觉效果呢,是受光面不同所出现的自然景象呢,还是因为时晴时雨导致“阴晴众壑殊”?是啊,如果不是这“一晴一雨”,能欣赏到这样的远山美景么?苏轼曾经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这种与众不同的想象固然值得称道,可是他在表现西湖美的时候,却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又似乎失之模棱两可;杨万里则不同,他说那重叠的远山“半淡半浓”,意思当然是说,它不浓不淡、半浓半淡,那不可言传的恰到好处,不是比西湖更妩媚么?

望望那山脚下,好一片大草地,野草长得真够丰茂!齐刷刷的,青翠欲滴,简直像酥油一般。白居易显然是一个喜欢春草的人,他曾写过这样的好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无疑,这只不过是浅草平铺的景象;如果让他看见这么葱茏茂盛的春草,简直不知道要写出什么样的清词丽句哩!忽然,一阵风来,野草平伏,突然显露出黑黑的巨石般的物体来,那是什么呀?定睛一看,不是牛的脊背么?中国有些人真是“聪明”,最喜欢察言观色、随风使舵,就说对“牛”的评价吧,也是毁誉不一:一会儿说“笨得像牛”,好像牛是最愚蠢、最低贱的东西;一会儿又说“要有老黄牛精神”,转眼间,它又变成忠实、勤恳、忍辱负重,最高贵的形象!当然老牛并不计较人们的态度,始终任劳任怨,克忠厥职。现在秧苗也插下去了,既然“粗了耕耘债”,牛们也该悠闲地品味香甜的春草,好好喘口气了。

说起“牛”来,当然会引起我们对新插秧苗的关注。看看那水田里,秧苗嫩绿茁壮,长势喜人,我们仿佛看到了稻海铺金的丰收景象!那么多秧苗,一眼望不到尽头,却插得横成行、直成线,间距均匀,俨然天工造就。这是农民们一棵一棵地栽插下去的。你看,那新插秧苗稀疏的地方还留下插秧人清晰的脚印哩!你说,怎能不使人打心眼里佩服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家乡田园绘出如此巧夺天工的图画呢?

诗歌常识告诉我们:景物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这支小唱把百家渡的山川田野描画得如此富有盎然生意,无疑透露出诗人心头喜悦之情。可是,在诗人生活的年代,金人盘踞着半壁山河,南宋小朝廷不过是苟延残喘,作为有爱国心的诗人,谁的心头不是愁云密布,为什么杨万里却有如许好心情呢?

原来这《过百家渡》小诗作于隆兴元年(1163),当时正值虞允文在采石矶打了一次大胜仗,给金人以沉重的打击。也就在这一年,高宗传位于孝宗,孝宗又被许为有作为的皇帝,朝廷上下对国家未来的前景怀有极高的期望值,你说教一位爱国心切的诗人能不高兴么?

过百家渡四绝句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官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作诗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

有《诚斋集》。

更多杨万里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