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古诗赏析-王昌龄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22:23

从军行原文

从军行(七首录四)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古诗赏析-王昌龄作品

从军行赏析

《从军行》是乐府歌辞的旧题,用以描写军旅战争之事。王昌龄这组诗一共七首,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边塞上的军事生活,这里选了四首。

这一首写的是将士们在战斗的空隙中怀念妻子的心情。前两句是写其人黄昏时候,独坐戍楼,地势既高,湖风扑面(海,这里指内陆湖泊),感到秋意袭人。在紧张的战斗中,是不可能有闲暇的心思想家的,而他现在却既未投入战斗,又未派任值勤,而是黄昏独坐,凭高眺远,这样,亲人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地浮上心来,于是,也就自然地拿起羌笛,吹奏起以伤离为主题的乐曲《关山月》来了。他在这里想念她,难道她不是在那里想念他吗?然而,彼此相去万里,“相思不相见”,也只是无可奈何罢了(无那,无奈。金闺,妇女住房的美称)。

此诗先写独坐思家,次写吹笛寄怨,再写家人念己,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以表夫妇相忆之情。如王表《成德乐》,虽题材与此完全不同,而在表现手段上却有其近似之处。

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

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姑娘的声乐艺术的(赵女,赵地出生的姑娘。赵,古国名,故地在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境。《古诗》称“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赵女亦即美女)。头两句形容其歌喉之感人。分明是在春天歌唱,因其悲切动人,竟使人觉得如在秋天,而且是一声之歌,竟使满城皆有秋意。“春”与“秋”,“一声”与“满城”,都是强烈的对比,而其人艺术之高明,自可想见。然而,还不止于此。她唱了另外一些歌以后,又忽然唱起以征戍为主题的如《关山月》一类的曲子来了。这一突然出现的节目,就连没有那种生活经验的人听了以后,都激动得流出泪来了,那么,有过那种生活经验的人呢?她是在画楼上唱歌,地非边塞,而唱关山之曲,所以称为“无端”。“画楼”与“关山”,是继“春”与“秋”、“一声”与“满城”之后的又一对比。此外,还有听众中征人与非征人的对比。全诗通过各项对比,逐层深入,从而将她惊人的艺术成就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这首诗仍是写边愁,但场面已彻底改换,由黄昏独坐,高楼凝望而变为军中作乐,通夜尽欢。琵琶不断地弹着,而且随时奏出新曲,伴随着琵琶,人们翩翩起舞。但乐曲虽新,主题仍旧,无非《关山》离别之情。这就使人觉得“新声”尽管美妙动听,“旧情”仍是沉重难遣了。边愁撩乱,弹的人,弹不尽;听的人,也听不尽;然而依旧弹下去,听下去,从月亮东升于长城之上,又西落于长城之下,夜色愈深,边愁愈重,自在言外。末句以景结情,既含蓄,又深刻。

这种以景结情,而情自在景内的表现方法,也是诗人们所常用的。如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中有一首写道: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诗人以宪宗元和五年(810)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省江陵县)士曹参军,九年自江陵从事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十年春由唐州还长安。《西归绝句》中的这一首即写经过今陕西省商县途中之事(武关、商山,均在商县东)。起句言贬谪江陵之忧,次句言返回长安之乐。途中又收到长安来书,心情就更其舒畅了。不言人之心情如何,但说商山春色,桃花满树,则愉快已自流露。

再如武元衡的《宿青阳驿》:

空山摇落三秋暮,萤过疏帘月露团。

寂寞孤灯愁不寐,萧萧风竹夜窗寒。

此诗大段写景,只以“愁不寐”三字点出人之情绪,而所写之景,全为情用。从诗人主观感受出发,所闻所见,无不冷落凄清。同是旅途中的诗篇,但元乐而武哀,其差别并不在于春秋季节之差异,而在于作者心境的不同。从艺术表现上说,此诗虽然也是以景结情,与上两首相同,但前两句也是写景,与上两首以前两句叙事者,又略有出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写保卫边境,击溃敌人的热情和决心。首句写青海上空,长云满布,雪山虽白,也因之暗淡无光。次句写在远望中的玉门关,只是一座孤城而已。两句是景。第三句写战争之激烈,第四句写将士之忠勇。两句是情。诗的重点是最后一句,但只有先写环境之艰苦,战斗之激烈,才显得出将士忠勇之可贵。

和王之涣的《凉州词》一样,这首诗中的地名也是和战场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楼兰即西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彼此都远不相及。诗人将它们组合在一篇诗里,无非形容战区之广漠而已。唐时已无楼兰,诗中也只是以汉事喻唐事,用楼兰来泛称在西北地区进行骚扰的敌人。

唐人七绝中像这种声情壮烈、慷慨激昂的诗篇还不少,如张仲素《塞下曲》:

朔风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禽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诗写战士们由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出发作战时的心情。前两句,言关外环境之艰苦,突出写北风之强劲,袭击雁门,力卷黄沙,连草根都拔掉了,以概其余。后两句直抒心事,作战的目的是为了精忠报国,消灭敌人,所以反而以计算活捉俘虏(禽生)的数目取得小小的功劳荣誉为可耻了。

再如令狐楚的《少年行》: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中唐以来,黄河与湟水流经的今甘肃省河西、陇右地区,已被吐蕃侵占,所以中、晚唐诗中咏及边事,每言河湟。这首诗也是如此。起句写兵器精良,弓剑在霞霜照射之下,闪耀着光彩。次句见少年之意气风发,兼点时令。后两句是这位青年勇士的誓言,充分表达了他们为保卫国家,反抗侵略的决心。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禽吐谷浑。

这首诗写战争中迅速地、意外地取得全面胜利的喜悦。前两句写增援前方的部队,冒着恶劣的气候出发。沙漠辽阔,风起之时,尘沙飞扬,漫天遍野,所以日色虽极明亮,也变成昏暗的了。起句写边塞的典型环境,非常鲜明确切。次句写部队开出军营大门,而红旗仍然“半卷”,与上句“风”字相应。后两句写增援部队正向前方挺进,而捷报传来,战争已经胜利地结束了。这个“已”字,含义很为丰富。前军的英勇,致胜的迅速,闻捷的喜悦,都透过它而生动地渲染了出来(洮河,在今甘肃省东南部。吐谷浑,鲜卑族的一种,住在洮河流域,曾于其地建国)。

将胜利的喜悦写得很出色的,还有王建的《赠李仆射愬》: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色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和上一首诗是泛写边塞战争不同,这首诗是为歌颂元和十二年(817)李愬雪夜袭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擒吴元济而写的。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军阀拥兵自强,不服从中央政令,形成藩镇割据。李愬在宰相裴度指挥之下,削平吴元济割据的淮西镇,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诗的前两句写不顾气候恶劣,在雪夜进行突袭。后两句写突袭成功,登城举火,通知后续部队,已经胜利了。和雪夜行,见军情之紧急。翻营(犹言空营),见兵力之集中。神旗(军旗的美称)冻定,见温度之低。马无声,见纪律之严。这十四个字无一虚设,然后才见出胜利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这样称美别人,就很具体,而非泛泛着笔。

王昌龄除这组《从军行》之外,还有一些边塞诗,所描写当时征戍将士的生活和感情,都比较丰富复杂。大体说来,他们过着艰苦而寂寞的生活,有时也会怀念家乡和亲人,但祖国和人民所交付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终究是更其重要的,所以,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在诗人的笔下,出现的是一些普普通通、有血有肉、为读者所能了解因而也感到亲近的人。这正是他成功的地方。

更多王昌龄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