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古诗赏析-王昌龄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22:09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古诗赏析-王昌龄作品

长信秋词五首赏析

一看到“长信秋词”的诗题,耳畔就传来班婕妤那幽怨的叹息声和那令人一吟三叹的《团扇歌》,这位汉成帝曾经宠爱的妃子,自知比不过赵飞燕的美丽,为躲避飞燕的加害,就主动请求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从那以后,“长信宫”与“婕妤怨”一样,成为失宠宫女的代名词。

中国文人的一个特点是爱以宫女自况,臣子在皇上面前,也是处于阴柔位置的,不为皇上重用的滋味,也与嫔妃的失宠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常常会写一些宫怨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王昌龄作此诗,大约就是如此。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得好的诗,往往是把含蓄深沉的感情放在景色之中。这首诗就是这样。诗中有这样一些意象:“金井”“梧桐”“秋叶”“珠帘”“熏笼”“夜霜”“玉枕”“南宫”“清漏”。“梧桐”“秋叶”“夜霜”象征着寒冷和失落,“珠帘”“熏笼”“玉枕”“南宫”,则暗示了诗中女子是一位宫中人物。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表现出一幅宫女无法入眠、夜听清漏的凄凉场景。

由空旷的庭院中那一株井边的梧桐树落笔,本就充满了寂寞。冷宫门前绝不会是车马喧闹的,也绝不会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空荡荡的院落,使那口雕栏古井和那梧桐更加醒目,成为这里标志性的特点。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梧桐本就是悲秋的象征,而纷飞的落叶更增添了身世飘落之感。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孤单寂寞已是不言自明了。接下来,镜头又向里面推进一层。下霜了,泛着白色的冷光,让人更觉寒冷,于是放下珠帘。时间已是深夜,环境更加清冷寂静。主人公的寝宫中有什么呢?早已失去昔日光华的“熏笼”“玉枕”。有学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宫中光线暗淡,器物必然暗淡无光。既已处于冷宫中,早已无人问津,还是将这些器物理解为主人久已失宠、居所器物陈旧更与诗中渲染的氛围相宜。人是群居的动物,一旦离群索居,那种隔绝感往往会令人疯狂的。“卧听南宫清漏长”,夜深卧床是要就寝了,可是一个“听”字,又写出这名宫女全无睡意。夜晚是一个人最难挨的时候,所有的繁华往事,所有的离愁别绪,都会乘着夜色袭来。诗中的这位宫女已被寂寞、痛苦噬咬得彻夜难眠,那一声声的清漏之声,从皇上的居所南宫传来,每一声都敲着她敏感的神经。清漏有两种理解,一是古代报时器,利用滴水和刻度来指示时辰;二是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也许理解为报时器更好。这样就写出了一个寂寞痛苦得快要崩溃的女子,凭着那清漏之声,怀念曾经的美好时光;凭着那清漏之声,盼着漫漫长夜快点结束。全篇的深意都在这最后一句。

(梅红)

更多王昌龄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