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王翰-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时间:2024-02-06 09:06

唐诗三百首第260首王翰的《凉州词》,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征战沙场本极为艰苦,但在充满建功立业浪漫情怀的诗人笔下,却是如此豪迈昂扬。手持流光溢彩的白玉杯,在琵琶声中畅饮琥珀般醉人的葡萄美酒,尽兴醉后随意倒卧而眠,任性而欢快。正是在如此慷慨豪情的衬托下,战士返乡无期,战争无情的残酷现实更显突出。诗中充满谐谑奇想,在旷达中更显其意苦。

凉州词作品原文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王翰-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凉州词译文注释

译文一

葡萄美酒刚刚斟满夜光杯,正想痛饮马上琵琶把人催。

醉卧在沙场请你莫要见笑,自古以来征战有几人能回?

译文二

用珍贵的夜光杯斟满葡萄美酒吧,才待痛饮,马上琵琶又弹响伴奏。就算醉倒在沙场上您也不必笑啊,自古以来,出兵征战,又有几个人能够回来呢?

注释

凉州词:《乐府题解》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所进也。”别本作《凉州曲》。

夜光杯:典出《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域献夜光常满杯,杯受三升,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催:唐代口语,饮酒时奏乐助兴为“催”。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王翰-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凉州词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本诗是描绘边塞生活的名曲之一。全诗描写了广袤边塞来之不易的一次盛宴,勾画出戍边将士尽情畅饮、欢快愉悦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抒发了诗人痛恨战争的愤慨之情。诗人自身的旷达豪迈在本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凉州曲: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县。

首句,诗人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铿锵激越的音调,绚丽优美的词语,将一个五光十色、酒香四溢的盛大酒宴场景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耀眼炫目的酒杯,飘香四溢的酒气,此等景象多么使人惊喜,令人兴奋。这一句为全诗的抒情渲染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用“欲饮”两字,将热闹的豪饮场景进一步展现出来。“马上”二字,往往使人联想到“出发”,事实上,来自西域的乐器琵琶本来就是胡人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一句,意欲勾勒出盛宴中欢快轻松的画面: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昭示宴会的开始。那短促有力的音律仿若劝酒令,敦促将士们开怀畅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

三、四句描写了盛宴上将士们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兴致高昂,开怀畅饮,不一会便有阵阵醉意袭来。不胜酒力的人想要撂杯,却听到他人高呼:“我们早已将死生之念抛于脑后,即便是醉卧沙场,也请在座各位莫要笑话,醉不醉就随它去吧!”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借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爽旷达的感情,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诗中征人们所饮的酒,为西域特产的葡萄美酒;所用的杯,是西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如“光明夜照”般璀璨夺目,因此叫做“夜光杯”;所奏的乐器,是胡人的琵琶;此外“沙场”、“征战”等等词语,都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军营生活的韵味。

赏析二

本诗是唐代边塞诗的名篇。对本诗含义,论者解说不一。有人认为诗中主人公是积极参战的,也有人认为是反战的。此诗先写美酒玉杯,使人想痛饮美酒;但接着就是琵琶催征,欲尽醉已不可能,饮酒后就要去沙场,心情陷入紧张。接着写征人依然尽醉而走,豪迈表示即使醉卧沙场,不能生回,也不悲伤,显出了一个勇士的英雄气概和旷达的胸怀。但是这种豪迈旷达的表现使人感到心情沉痛。在豪饮的后面隐藏着战士反对穷兵黩武的悲愤感情。

旧谓此为塞外军中饮宴之曲,“作旷达语,倍觉悲痛”,私以为不然。首先,诗中并无军帐、肴馔之语,而独言美酒,又说“琵琶马上催”,岂有筵席之前,军帐之内,再于马上奏乐为催的道理呢?我认为此乃大军出塞,诗人即于马上痛饮,旁有军人于马上弹琵琶以抒怀乡怨情,诗人不但不悲,反以为催酒助兴。于是有人问:“接战在即,你不怕喝醉吗?”诗人乃笑道:“古来征战几人回,是醉死,是战死,有什么区别呢?”

前两句为倒装,正常语序应为:“欲饮夜光杯所盛葡萄美酒,闻听马上琵琶似催。”故意把“葡萄美酒”置于句首,是突出痛饮之兴。结句云“古来征战几人回”,施补华《岘佣说诗》评得精当:“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此即抒发诗人不畏艰险,不在乎生死的满腔豪气,情绪是奔放而近乎狂热的,而故作“谐谑语”,正无感慨悲伤,更无反战之意。

或谓王翰曾在幽州大都督张说幕下任职,此诗即当时作,却也未必。诗中所言,皆西北事,“葡萄美酒”、“夜光杯”均来自西域,琵琶也是西域传来,此言唯出征西北时可道。

赏析三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主要写的是诗人远眺到的凉州一带景象。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去,远远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飞入了白云之中。在高山大河环抱中的一座座戍边孤城,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荒芜的边疆环境。这两句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浑壮阔,也体现了戍守边防地区战士们苍凉而荒芜的境况,为整首诗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背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王翰-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凉州词作者简介

王翰(687—726)

字号:字子羽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作品风格:风华流丽

诗人小传: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初唐边塞诗人。他在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进士,因直言极谏,调为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因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后病卒。

王翰性格豪爽,无所拘束,杜甫诗中以“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之句赞之。其诗作多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大半佚失,《全唐诗》仅存录其诗十三首。

凉州词扩展阅读

凉州词其二

唐·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全唐诗》收录王翰《凉州词》共有两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其一,上面这首是其二,两首诗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此诗想象“秦中花鸟已应阑”,从而“教人意气忆长安”,是出征时思乡之作,低徊委婉、哀怨惆怅,不复慷慨激昂、马上欲醉之语。

更多王翰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