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分别的岔路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20: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分别的岔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其作品《诗薮》中写道:“大历以还,易空疏而难典赡;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而后人则更为熟知、赞赏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无论如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都在唐诗中树立了一个供后人仰望的标杆。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可见其文采之高。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给自己的朋友的送别诗,其中“杜少府”并非人名,“少府”是县尉的别称。所以,这首诗是王勃写给一位姓杜的将要去蜀州做县尉的朋友的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工整的对仗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三秦”指的是关中地区。秦末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地区分为雍、塞、翟三个国家,所以,后人称这一地区为“三秦”。“五津”,指的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位于岷江的渡口。在这里用“五津”泛指友人将要赴任的蜀川地区,而在此地远眺,则依稀看到的是白华津等蜀川地区。想到友人要离开繁华的长安而去蜀川赴任,心中就像那朦朦胧胧的烽烟一样,飘过丝丝忧伤。

如果这时有什么话可以安慰的话,莫过于这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虽然和好友要分别,但是我们都是同一类人。我们虽都“难舍大国长安城”,但无奈地都要离开家乡外出为官,想到这里,还有相互体谅之人,心中顿时觉得好些。这句“感同身受”的话语,细腻地描写出了对友人真挚的关怀,字里行间透露出惺惺相惜之情,很是感人。

如果这句“同是宦游人”安慰的还不够贴切,那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进一步说明距离不能割舍友情。恰当的比喻、大胆的想象、经典的内涵、真切的情感使得这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后世一代又一代送别之人沿用。曹植《赠白马王彪》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艺术手法和表达内容上却更进一步,后人再无超越之作。

既然“天涯若比邻”,我们在那分别的岔路有什么理由流泪呢?作为大丈夫就不应该“儿女共沾巾”!不要在分别之际,像个小儿女一样,“执手相看泪眼”,这可不是大丈夫所为。

全篇看来,除了前两句表面写景之外,通篇都是勉励和慰藉之词,却无半点华丽。朴实无华可以说贯穿了整首诗,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是它的好处。从宋、齐、梁、陈到隋朝、初唐,几乎诗歌中都充斥着浮华艳丽的色彩。而王勃通过这首没有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的诗,“润物细无声”般将送别时复杂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勉励写得如此之“真”,这么颇有豪气,真是难得。“初唐四杰”所坚持的“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风,对随后诗歌创作的转变起了很大作用,也是盛唐诗歌取得巨大成就的先导。

很多人都写送别,南朝文学家江淹甚至在《别赋》里把各种的离别写个尽,使人“黯然销魂”。但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疑是格调最高的佳作。之后,好友惜别,“眼前有景道不得”,因为“王勃海内题佳句”!

更多王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