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苏台览古》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6 06:51

苏台览古 古诗全文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苏台览古【注释】

①苏台:即姑苏台,为吴王夫差与西施行乐之处,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姑苏山上。

②菱歌:江南女子采菱之歌。

苏台览古【题解】

天宝七载(748)作于苏州。杨柳、菱歌,多少春色,与“旧苑荒台”成鲜明对比。末二句吊古,于无限凄惋中含冷峻。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始作于春秋时吴王阖间,夫差更加广大,高见三百徐里,台上建春宵宫,夫差彻夜与西施等嫔妃在其中宴乐。此为太白在开元十四年(726)前后游吴越时所作。此诗以古今盛衰作强烈对比,吊古伤今,叹繁华之易尽,盛世之难留,其中哲理,令人深思。

李白《苏台览古》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苏台览古》翻译译文

译文一: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译文二:

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到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李白《苏台览古》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苏台览古》赏析

创作背景: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游姑苏台时做此诗,通过对姑苏台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

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

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李白《苏台览古》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苏台览古》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苏台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作于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时李白东涉溟海,游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游乐之地,在今江苏苏州市)怀古而作。

诗中写苏台荒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前两句写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后两句则是借西江明月由今溯古。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构思巧妙,旨意遥深。

只今惟有”四字,以今古常新之大自然衬托变幻无常之人事,表现今昔盛衰之感,“吊古情深,语极凄婉。”(黄叔灿《唐诗笺注》)李锳《诗法易简录》云:“一二句但写今日苏台之风景,已含起吴宫美人不可复见意。却妙在三、四句不从不得见处写,转借月之曾经照见写,而美人之不可复见,已不胜感慨矣。”

诗中人物与地名:

苏台:即姑苏台,吴王夫差所建,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李白有《苏台览古》。

吴王宫:指春秋时吴王阖闾在姑苏山(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上创建的宫殿。其子夫差即位后,又继续修筑,极为华丽。李白《双燕离》有“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乌栖曲》有“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苏台览古》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灵岩山:在江苏吴县,山多奇石,状似灵芝,因而得名,山势奇秀挺拔,松林流翠,殿宇雄伟,怪石遍山、风景秀丽。灵岩胜迹自古闻名。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于此山上建馆娃宫,使西施居之,据云其遗址即今山顶灵岩寺及其花园一带。他如吴王井、智积井、玩月池、响屧廊、琴台、梳妆台等皆吴宫遗迹。历代诗人登临灵岩山,无不触景生情,感慨系之。盛唐诗人李白《苏台览古》诗:“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为题咏灵岩之名篇。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李商隐等皆有吟咏灵岩之诗篇。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