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22:36

客至作品原文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但见”二字,表明诗人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舍,自称其家为舍,这里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花草遍地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用蓬草编成的门,因为你的到来,今天才打开。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蓬门,茅屋的门。

客人来了就得招待,这两句写款待客人。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指味道重,无兼味,是谦虚的话,说菜太少。旧醅:旧酿的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

这两句是说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召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

【译文】

房前屋后都环绕着春水,成群结队的鸥鸟每天飞来。花径由于客人少,因此不常清扫,柴门今天为了你的到来才打开。因为离集市较远,所以盘中的菜很单调,家中贫困,只能用劣酒来招待你了。如果你愿意和邻居老翁共饮,我就隔着篱笆叫他过来。

客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客至赏析评点

【赏析1】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是一首记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一句只用一个“皆”字,就把春天江水涨溢的景象形象地描画了出来。第二句则通过写“群鸥”“日日”到来,突出了诗人生活环境之幽静,又给诗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隐逸的色彩。三、四句中地点发生转移,由户外转到了庭院之中,这是因为有客而至。这两句话互相衬托,借互文的修辞手法,揭示出隐藏其中的意思:小路还未曾因为迎客而打扫过,今天因为你的到来才打扫;用蓬草编成的门还未曾打开,今天因为你的到来,才第一次打开。

五、六句中,我们好似看到了主人热情待客的画面。一边频频劝饮,一边因酒菜欠丰盛而说一些歉疚的话,平实的话语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这段对待客场景的实写,正是诗人所着力刻画的,从中体现出的是宾主之间的深情厚谊。七、八句写诗人邀邻共饮,体现出质朴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乐趣。这处细节描写,不但使酒席气氛到了最高潮,还取得了峰回路转、别开境界的效果。

客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2】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范之麟)

客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诗洋溢着好友来访的喜悦,正合诗题原注“喜崔明府相过”中的“喜”字。

开篇四句一气而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住所僻静,只有春水鸟儿相伴,但“春”的明媚、“群”的热闹倒也为草屋平添了一份欢快的气息,足以自得其乐。“舍”的重复、“日”的叠词、流水对都使诗句有一种行云流水、欢脱前行的流荡感。虽然朴野,也自有一份清新的风致。只是鲜有来客,终究有些单调,于是第四句的喜客之情水到渠成,“蓬门今始为君开”,顺势也转入了后半待客的情景。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是倒装,顺着说应是“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倒装后突出了“盘飧”“樽酒”,表现主人竭诚以待的盛情和招待不周的歉意。而到第四联又欢乐起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主客和邻家老头隔着篱笆举酒欢饮,率真诚朴的气息感染了读诗的每一个人。

客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4】

《客至》的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是晋朝杜预的十三世孙。少时家境贫寒,多次赴考都没有考中进士,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的诗多描述当时的社会实况,吐露百姓身处动乱时代的悲哀,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唱,在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也被称为“诗史”。

《客至》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的作品,当时杜甫五十岁,经历安史之乱的动荡,暂时得以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一座可供栖身的草堂。居处周围流水环绕,生活有了短暂的平静,因此这首诗充满了安适恬淡的味道,跟其他沉郁顿挫、具备写实语言风格的作品很不一样,可以明显看到诗人因贵客到访自然流露的欢愉,跟《论语·学而》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快乐心情是一致的。即使到了现代,当有客人到访时,我们也会将居室里外打扫干净,招待好茶好酒好菜,表达热切的欢迎,目的是要让宾主尽欢。杜甫虽然贫病交加、饥寒交迫,仍有朋友相互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是他精神上极大的慰藉,这份温暖的关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杜甫当然也不例外。

在这首诗的题目下,杜甫加注:“喜崔明府相过。”这简要说明了题意:“很高兴崔明府要来拜访我。”因为杜甫的母亲姓崔,因此有人说崔明府是杜甫的母舅辈。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说:“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明府是地方官的美称,因崔明府到访,让诗人有了一番好心情。可见这是一位重要的客人,不是泛泛之交。

诗作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率真而自然。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先写景,引出时间、地点,也述说自己的心境。春天的草堂周围涨满了春水,隐含了万物蓬勃的生机。“群鸥”一句,除了写出环境的清幽恬静,点出诗人的寂寞心绪,也表露出鸥鸟忘机相伴、作者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天人相得之境。同时,也为后来的“客至”作了很好的开场。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描写为了欢迎客人的到来,特地将长满杂花杂草的小路清扫干净,并将简陋的草门打开。“蓬门”的开启也呼应着“客至”。从“无客的孤寂”,再到“客将至的准备”,表露出诗人的期待心情。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听到主人抱歉地述说家里离市区实在太远了,购买东西很不方便,只有粗茶淡饭可供招待。同时,买不到也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老酒。现实生活里,我们不也常听到这样的话:“不好意思,都是些家常菜,请随便享用,千万不要客气喔!”这些日常用语,听来仿佛就发生在周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杜甫待客的盛情,自然也可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把热络的气氛推高一层,主人说您不介意的话,我就隔着篱笆喊一下,请住在隔壁的老翁过来一起把酒干杯吧!从这儿可以看到杜甫的率真,他是真心想要尽好地主之谊。“隔篱呼取尽余杯”代表打破阶级的藩篱,中途呼出老翁作陪,可见诗人不拘礼俗仪节的性情,也暗示平日与老翁的感情不错,才可以隔着篱笆呼喊,又不会让对方感到不礼貌。同时,可以不顾虑客人县令的身份,大家坐在一起喝酒、一同享乐,以求宾主忘机。这样的境界,呼应了一开始“但见群鸥日日来”的鸥鸟忘机之情境。整首诗自然浑成,如话家常,读来仿佛情景历历在目。

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客至的欣喜,表现了薄酒小菜招待客人的场面,以及邀请邻叟助兴的情节,描写出自然的生活情趣,让读者忍不住会心一笑,宛如亲见主客寒暄、相互敬酒的欢愉画面。

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之久,在这段苦难时光中,杜甫饱经流亡生活,也尝到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滋味。好不容易在浣花溪畔有了一间暂时栖身的草堂,谁知八月秋风吹破了茅屋,床头雨脚如麻不曾停歇。在彻夜难眠、感慨万千之余,杜甫写下了这首感人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文中提到茅屋被秋风吹破了,有的茅草高挂林梢,有的沉入水塘,有的被村童抱走,跑到竹林里,任凭诗人千呼万唤还是只能摇头叹息。自从安史乱后诗人就睡不好,无奈屋漏偏逢连夜雨,该如何挨到天明呢?虽然当时杜甫又老又穷,一身病痛,仍心心念念期许能有广厦千万间,好庇护天下寒士,使他们都能“居者有其屋”。即使自己的房子破了,冻死了,也心甘情愿!我们看到杜甫由“小我”到“大我”的精神展现,无视个人的悲苦,心中拥有博爱的深广胸怀,以及感受天下苦难的高洁灵魂,这就是诗人伟大的地方。

(友邦人寿训练讲师 颜溦伶)

客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5】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建成不久所作。

诗人久经离乱,安居成都后草堂落成,心里自然很高兴,前二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表现出宾主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诗人为人的诚朴厚道跃然纸上。全诗语言质朴,如话家常,并无做作之态,极富人情味和人性美。

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时居成都浣花草堂,据原注来客是一位姓崔的县令。

首联写草堂户外景色,据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可见初建草堂的当日,环境较为清幽,诗人心境较为闲静。据《列子》寓言讲,鸥鸟极灵性,只肯与绝无算计的素心之人来往,这里一方面有满意,另一方面也有不满.这从“但见”二字略可会意,可见交游冷淡。如此写来,自然也就含有客人将至的欣喜。次联为名句,以对话口气道“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开之”,二句于流水作对中有互文映带,于殷勤中见深情。

三联写请吃请喝,讲的虽然是家居太偏远、酒菜欠丰盛一类表示歉疚的话,其实客人要忙说哪里哪里。这原是生活中常有的客套,洋溢着普遍的人情,它当然包含着几分坦诚,却又不必过分认真。有人情味自足动人。酒过几巡,主人才想起邻居的老头能喝,不妨请他也来陪客喝两杯。这在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随便的关系,往往意味着亲密,“肯与”云云是问的口气,先征求一下朋友的意见,朋友自然客随主便;邻翁既能喝酒,想必也是个豪爽的人。

清人黄生说此诗“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村家真率之趣”(《杜诗说》),单看最后的两句,太接近于口语,简直不像律诗的句子。又说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这首诗与《江村》《狂夫》等一样,妙于潇洒流逸之致。于此可见老杜包容之大。

(周啸天)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