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八仙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22:20

饮中八仙歌作品原文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释】

知章:即贺知章,他自号为四明狂客,酷爱饮酒,性格狂放。似乘船,形容他骑在马上的醉态,摇摇晃晃。

汝阳: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杜甫曾为他的宾客。

曲车:酒车。涎:口水。

移封:改换封地。酒泉:即酒泉郡,据说郡城下面有泉,其水味如酒,故称之为“酒泉”。

左相:即李适之。《唐书》本传以及《玄宗纪》上记载,李适之在天宝元年(742)为左丞相,天宝五年(746)四月,受到李林甫的排挤陷害而罢相,同年七月被贬作宜春太守,到任以后服毒而死。

长鲸吸百川:用来形容李适之豪饮的狂态。

衔杯:指贪杯。

宗之:即崔宗之,吏部尚书之子,官至侍御史,他同时也是李白的朋友。

觞:酒杯。白眼: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对于那些庸俗迂阔者,便加之以白眼,轻蔑视之。

玉树临风:形容崔宗之的醉态摇曳,因宗之貌美,故喻之为“玉树”。写出了宗之的年少自负,狂傲不羁的样子。

苏晋:开元年间担任户、吏的两部侍郎,是太子庶子。长斋:长期斋戒,指佛教徒不吃荤腥,不饮酒等。绣佛: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

逃禅:指不守佛教戒律。这里写他一方面长斋,一方面却又贪杯好酒,所以说“逃禅”。

“李白一斗”四句:即使是天子也没有被李白放在眼里,将李白豪放桀骜的性格刻画得极为生动具体。一斗诗百篇:是说饮酒只一斗便可以写出诗作百篇,不但酒兴豪爽,而且文思敏捷。

张旭:吴中人,性嗜酒,善狂草,时人誉之为“草圣”,也就是草书之圣的意思,张旭有“三杯草圣传”的佳话。据说张旭每每于大醉之时,呼叫狂走,挥洒下笔,有时竟然会以头蘸墨书写,世人又称其为“张颠”。

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神态。

如云烟:形容张旭书写的草书飞动鲜活,宛如天上云烟。

焦遂:当时的布衣之士。卓然:神采飞扬,精神焕发的样子。五斗方卓然:是说喝了五斗酒之后才开始精神焕发,高谈阔论起来。

惊四筵:是说让四座的人都为之惊起。一般的筵席都是分四面而坐,故称为“四筵”。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饮中八仙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饮中八仙歌赏析评点

【赏析1】

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五年(746),是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基调比较高昂欢快,而此后的生活则日益困顿,再也没有心情写如此欢喜的诗歌。这首诗是追述,诗歌中的八人,虽然都曾在长安待过,但又不是同时都在长安,苏晋已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去世,而贺知章和李白,也都在天宝三年(744)离开了长安,是杜甫把他们放在一起写的。诗中描写了他们嗜酒的爱好和各自醉后的形态,既写了他们共同的豪放不羁,又勾画了他们各自的鲜明个性。这首诗充满浪漫幻想但也带有一定的真实面目,尤其是李白与张旭,一定意义上也可当做史料来看。

这首诗乍一看似乎很乱,实际上却甚有条理。八人中,以贺知章的资历最老(贺比李白年长四十一岁,比杜甫年长五十二岁),于是便放在了第一位。余下的人则是按照官职,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了平民布衣。分别吟咏八人,每人用二、三、四句不等,写李白最多,大概是因为八人中李白的成就最大,有意将他作为重点。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结构十分独特,别具匠心。

饮中八仙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2】

《饮中八仙歌》写于天宝五年(746),时杜甫三十四岁,初到长安不久,属于青年时期的作品。据杜甫《壮游》自述:“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杜甫青年时期的作风颇似李白,喜欢饮酒射猎,广交朋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到了长安,仍是书生意气,豪情干云,与诗人岑参、高适、郑虔为友,跻身上流社会,结识汝阳王李琎及汉中王李瑀。即所谓“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杜甫还向唐玄宗献《三大礼赋》受到明光宫接见的礼遇,这是杜甫一生中短暂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期,所以能脱略形迹,信口开河,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戏谑的笔调写下这首《饮中八仙歌》,为唐代主流社会王公文士画了一幅诗酒风流的漫画像。

唐代的“饮中八仙”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现代的“四大坤伶”“四大天王”“十大富豪”,是在特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谑称、昵称,是一些粉丝们的偶像。八人按年齿排序,最年长的数贺知章,曾任秘书少监,自称“四明狂客”,时年八十六岁,二年前已回到故乡浙江萧山。李白初到长安时,贺惊为天人,称“谪仙人”,有摘下金龟换酒与李白狂饮的记录。按地位论,一位是汝阳王李琎,唐玄宗亲侄,官太师太子,杜甫有诗相赠;另一位是左丞相李适之,也是皇族,累封清河县公。按人物才艺特色分,一个是临风玉树美男子崔宗之,袭封齐国公;一个是历仕吏部户部、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为唐玄宗草拟诏令的苏晋;一个是草圣张旭;一个是处士焦遂。最令杜甫印象深刻难忘的则是诗人李白,不久前在洛阳、山东两度相遇,樽酒论文,结为至交。杜甫为八人作漫画像,或一人两句或一人三句,最多的是李白四句,全诗共二十四句。不知道杜甫是否学过绘画素描,也不清楚唐代是否已有了漫画,但是杜甫却用老辣的刀笔刻画出这一群醉仙酒徒饮酒时的狂态、豪态、憨态、朦胧的醉态和形忘的变态,神情可掬,妙趣横生,呼之欲出。于是,就有了这首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杰作。明王嗣奭誉为“此创格,前无所因”,后世也未有人敢“效颦”“续貂”。

论者认为:“《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杜甫把他们的生活和酒后醉态写在一首诗歌里,是一种艺术创造。”这自然是皮相之见。饮酒、善饮只是一种表象,自称“高阳酒徒”郦食其代表一种智慧,而牛饮只是牛饮而已。杜甫为什么要为他们善饮画像,并且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写?那才是需要研读与探索的课题。

首先,饮酒是一种文化,中国有深厚的酒文化传统,自从杜康酿酒,《诗经•豳风》吹呼“万寿无疆”,刘伶作《酒德颂》,阮籍醉眠酒家,陶渊明写《饮酒》诗,到王绩号“五斗学士”……千余年来,不仅田夫野老、贩夫走卒好酒嗜饮,而且玉堂公卿、金马学士也以酒为乐,遣兴浇愁。酒可以表示喜庆,庆祝丰稔,封禅天地,祭祀祖先,犒劳三军,和乐八方,把盏接风,祖饯送别,行令猜拳,分韵题诗……毫不夸张地说,酒乃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和添加物,中华文化的江河源与长流水。饮酒不仅讲酒量、酒风、酒德,以酒品论人品;而且分圣贤雅俗,清者为圣,浊者为贤,斟酌为雅,牛饮为俗。有关饮酒的诗词,宴饮的礼仪,酒席的逸事传闻,酒人的仪表风度,都为人们津津乐道。擢拔饮者的代表性人物,就像当今评选流行金曲与中华佳丽,也是情理中事。杜甫把长安一些名酒人列了一个排行榜,并写成《饮中八仙歌》,无疑是首创,独具只眼,先领风骚。尤其是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因醉不能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一幅天上独有人间无双的李白饮酒图,其醉中的洒脱形象与酒仙的精神风采,不仅领袖群伦,统率饮中八仙,而且使古今所有饮者都匍匐在他的脚下。也许,就是从这时起,李白的“酒仙”与“诗仙”名号得到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从此酒肆酒楼高挂“太白遗风”匾额和“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对联,成为普遍风尚,再也无人敢与李白争夺金牌饮者的座次。《饮中八仙歌》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酒文化,可谓功莫大焉!

其次,唐代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开放、和谐的社会。虽然身份也论尊卑,没太多讲究;虽说言论也有禁忌,但比较宽松。所以,不论王侯公卿,杜甫敢在诗中直呼名讳,揭发短处,乃至漫画化。如贺知章酒醉落井,汝阳王见曲车流涎,左相李适之鲸饮,苏侍郎逃禅,“白眼望青天”的崔宗之与“脱帽露顶”的张旭饮相并不雅观,倒是平民焦遂,“高谈雄辩惊四筵”,可以为饮酒做广告品牌和形象大使。这在杜甫是兴来笔至,调侃戏谑,在这七人则是相视莞尔,不以为忤。这就得力于盛唐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彼此相知的宽容精神和艺术鉴赏的品识能力。如果在明清两代文字狱期间,或者碰上几个不容在头上动土的太岁,能容许有这样的风雅之作么?所以,诗中描述的不仅是酒量,而且是肚量、器量、雅量。盛唐之盛,不仅看物质之丰盛富饶,还要看奇才异士,人物风流,识见超拔,艺文荟萃。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可以说描绘了一幅放诞、卓异、奇伟、睿智的盛唐人物群像,为盛唐气象树立一块丰碑。

再次,能写这样的诗,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底气、才气、豪气。杜甫当时相对年青,人微言轻,远不如这八人显赫。“说大人,则藐之。”(《孟子•尽心下》)至少也要有平视的勇气,方能指挥任意,刻画随心,没有忌讳。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把八人的形貌姿态、细节特征描绘得生动而传神。王安石说:“丹青难写是精神。”(《读史》)杜甫传神之笔却把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诗史上了。

对于读者来说,题目应是为“饮中九仙歌”,这另一仙便是杜甫。程千帆先生把这首诗称为“八个醉的和一个醒的”,也很有意思。

(方牧)

饮中八仙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3】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適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琎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琎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情绪欢乐。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多样而又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何国治)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