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1 12:21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作品原文

山花子

清代:纳兰性德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

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

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作品赏析

刚想诉说心事的时候,梦却结束了,睁开眼睛,在镜子里隐约看到你的样子。突然感到悔恨,从前在一起的日子竟然就那么等闲而过,从前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竟然那么不懂得珍惜。你旧时的首饰为何没有带到天上,为何还要留在人间呢?为何总让我睹物思人,不能自已?蜡烛还在烧着,还在流泪,何时才能流干它的眼泪呢?

这首《山花子》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这个样子,虽然明白清楚了些,美感却也消失掉了。从意思来看,这该是一首悼亡词。

“欲话心情梦已阑”,这句化自辛弃疾《南乡子·舟中记梦》的“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辛词正巧也是记梦,也是话未说而人已醒,容若埋怨勾起他睹物思人的那些钿钗环佩,辛弃疾埋怨的是那“不管人愁独自圆”的前夜的月亮:

攲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辛词写梦中思念之人,用的是“翠袖”;容若写梦中思念之人,用的是“春山”,虽然用词不同,但手法都是一样的。

春山在诗词里有好几种意象,这里是形容女子的眉毛。最早的出处也许是卓文君的一段逸事,她的眉毛被形容为“如望远山”。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比柳叶眉之类的形容强过百倍,让人想得出却想不清,让人能够领略其美却无法具体勾勒。后来,眉和山的关系便被牢固地建立起来了,诗词里常用的语言便有“远山”“春山”“远山长”“春山翠”等等。这些词,如果不了解背景的话,很难想到都是在形容眉毛,而由此指代美女—这才是在真正地描绘“美眉”呀。

欧阳修有一首小词,题目就叫《眉意》: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女子的眉毛为什么要画作远山长呢?因为“离恨”。这便是诗人先以虚代实,又以虚作实来生发独特的议论,构思大见巧妙。容若这句“镜中依约见春山”如果换个韵,改作“镜中依约远山长”,也许含义会更深些吧?

“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这一句大约化自彭孙遹“草草百年身,悔杀从前错”,便如“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意思一样,总要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这个道理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同样的错误人们还总是去犯。这就好像几乎每个长大的人都会根据切身的教训告诫中学生不要早恋,但中学生们到了花季雨季,该发生的还是一样会发生……

下片对句益发沉重,“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上句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是过昭君村而吟咏昭君之作;下句用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是杨贵妃死后,方士为之招魂,“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于得见,杨贵妃取金钿钗合,合析其半,让方士转交唐玄宗以念旧好。容若用这两个典故,反用其意,说旧时故物何必再见,徒然惹人伤感,不能自拔。这样的话,自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愈见沉痛。这两个典故同时还点明:伊人已逝,心期难再。词义到此而明朗,自是为卢氏的悼亡之作无疑。

末句“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明说蜡烛流泪,实指自己流泪;明问蜡泪几时干,实叹自己的伤痛几时能淡。词句暗用李商隐的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问蜡泪几时干实属明知故问,容若明明知道蜡烛要等到成灰之时泪才会干,也明明知道自己要等到生命结束之日才会停止对亡妻的思念。

更多纳兰性德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