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8 16:38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作品原文

采桑子

清代:纳兰性德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人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傭。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注释译文

【注释】

①采桑子:《百名家词钞》作“罗敷媚”。

②东阳:沈约曾做东阳(今属浙江)太守。《南史·沈约传》载其与徐勉书云:“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贺铸《满江红》:“谁念东阳消瘦骨,更堪白纻衣衫薄。”

③芙蓉:或以为指芙蓉镜。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相国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妪,言:“ 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明年,果然状头及第。”

④幽情:《草堂嗣响》作“幽香”。

【译文】

桃花多情,不肯白白凋谢,故而从枝头飘落,乘着东风飞进我的窗子,陪伴孤独的我。有谁怜惜我的日渐消瘦呢,而我因为伤怀春天的逝去而越发慵懒起来。这次未能参加科考,在友人纷纷高中进士的一派欢天喜地中,自己只能在闲居中品味寂寞。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赏析评点

【赏析】

终将凋谢的桃花,不愿意默默地枯萎。和煦的春风,满足了它的心愿,将之送入窗棂,使它得以依偎在佳人身旁,消磨掉冷淡的残春。无情之草木,对远方的玉人尚且眷念;而多情之诗人,在慵懒的季节,日渐憔悴而无人知晓。有心如幽独的芙蓉孤芳自赏,心中的一念赤忱却难以割舍。有学者以为词写因病不得参与殿试的遗憾,有待考证。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是科举殿试之期,性德因病未参与,心绪不佳,此词即缘此而作。

开篇一扫吟咏桃花之陈言,奇逸之气,溢于楮墨,自成警句。灿烂的桃花因得以飞人闲窗,陪伴伤心人共度残春,终不为无情之物,故对吹落它的东风心存感激;伤心人别有怀抱,日渐消瘦而无处倾诉,最终只如芙蓉自怜幽独,风流自赏。赵秀亭等以芙蓉为全词之眼,认定纳兰借此抒写未能参与殿试的遗憾,或为一说。

【汇评】

朱庸斋《分春馆词话》卷三:“饮水词以其情之真且深,为他人所少有也。论者每谓饮水词中多悼亡之作,细读之,觉其哀感玩艳,凄惋怆痛,然实非皆为悼其亡妻者,盖其词不少相思阻隔、恋情怆伤,甚至经历风波曲折之意。……当不可能为妻室而发,极可能与相恋者分别阻隔,后此女子终于死去,不久又丧妻,至今读者误二为一。试观《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倘以此词参之,则个中人呼之欲出耳。”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康熙十一年,性德举顺天乡试,十二年二月应礼部春闺,中式。三月方殿试,因病未与。词即缘此而作。‘桃花,见时令,‘懊侬’说心情,下片切病况。《通志堂集》有《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诗。”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延伸阅读】

◎隆昌元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以书陈情于(徐)勉,言己老病,十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南史·沈约传》。东阳:地名,在浙江省,此指沈约。)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之二)

更多纳兰性德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