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緜》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0 14:39

《诗经·大雅·緜》原文

诗经·大雅·緜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诗经·大雅·緜》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诗经·大雅·緜》注释翻译

注释

1、緜緜:连绵不断。瓞(dié):小瓜。

2、民:指周民族。

3、土:借为“杜”,水名。沮:借为“徂”,往,到。漆:水名。杜、漆二水皆在豳地。

4、亶(dǎn)父:号古公,文王的祖父,他为自己的民族定国号曰周。

5、陶:借为“掏”。复:借为“覆”,窑洞。穴:地洞。

6、家室:此指房屋。

7、朝:早。走马:驱马疾驶。

8、率:循着,沿着。浒:水边。

9、岐下:岐山之下。

10、爰:乃。姜女:姜姓的女子,指亶父之妻,又称太姜。

11、聿:发语词。胥:察看。宇:居处。句意为察看建造宫室的地址。

12、周原:地名,在岐山之南,地势广阔平坦。膴膴:肥美。

13、堇(jǐn):野菜名,可食,味苦涩。荼(tú):苦菜。饴(yí):饴糖,即麦芽糖。

14、始:意同“谋”,规划,谋划。

15、契:刻。龟:此指占卜用的龟甲。古代占卜先在龟甲上钻孔,然后烧灼,根据龟甲裂纹来预测凶吉。

16、曰:发语词。止:定居。时:借为“踌”,意同“止”。

17、迺:同“乃”。慰:安,安居。

18、句意为划定左右区域。

19、疆、理:划定疆界,整治土地。

20、宣:同“渲”,泄水。亩:筑田垄。

21、周:周遍。执事:从事工作。

22、司空:官名,掌管建筑工程。

23、司徒:官名,即司土,掌管田土和调配劳力的官。

24、绳:取直的工具。

25、缩:同“束”。版:筑墙用的木板。载:同“栽”,树立。句意为将筑墙用的木板捆在立柱上。

26、庙:宗庙,供祖先的宫室。翼翼:严正的样子。

27、捄(jū):将土装进筐中。陾(réng)陾:装土声。

28、度:向版筑内填土。薨薨:填土声。

29、筑:将版筑内的土夯实。登登:夯土声。

30、屡:古“娄”字,意为隆,指墙体隆起的部分。冯(píng)冯:刮土声。

31、百堵:言墙之多。兴:动工。

32、鼛(gāo)鼓:大鼓。施工时敲这种大鼓给劳动者助兴鼓劲。句意为敲大鼓的声音胜不过劳动的声音。

33、皋门:郭门,外门。

34、伉(kàng):高大。

35、应门:正门。

36、将将:庄严堂皇的样子。

37、冢土:大社,指祭土神的坛。

38、戎丑:大众,意为很多人。攸:所。行:往。

39、肆:故,所以。殄(tiǎn):消灭。厥:其,指狄人,北方的少数民族。愠(yùn):愤怒。

40、陨:丧失。厥:其,指文王。问:同“闻”,名声。

41、柞:灌木名,有刺。棫(yù):丛生小木,有刺。

42、兑:通“达”。

43、混夷:即昆夷,又称犬夷、犬戎。(tuì):逃跑。

44、喙:通“”,体弱疲劳。

45、虞:古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芮(ruì):古名,在今陕西大荔。质:评断。成:相互友好。

46、蹶:动,感动。生:通“性”,指人的天性。

47、疏附:指能使民亲近归附之臣。

48、先后:指辅佐之臣。

49、奔奏:奏借为“走”,指奔走效力之臣。

50、御侮:捍卫国家之臣。

翻译

大瓜小瓜藤蔓长,周族人民初兴旺,从杜来到漆水旁。古公亶父功业创,挖洞筑窑风雨挡,没有宫室没有房。

古公亶父迁居忙,清晨快马离豳乡;沿着渭水向西走,岐山脚下土地广。他与妻子名太姜,勘察地址好建房。

周原肥沃又宽广,堇葵苦菜像饴糖。大伙计划又商量,刻龟占卜望神帮;神灵说是可定居,此地建屋最吉祥。

这才安心住岐乡,这边那边同开荒;丈量土地定田界,翻地松土垅成行。从西到东一片地,男女老少干活忙。

找来司空管工程,人丁土地司徒掌,他们领工建新房。拉开绳墨直又长,树起夹板筑土墙,建成宗庙好端庄。

铲土噌噌掷进筐,倒土轰轰声响亮,捣土一片登登声,括刀乒乒削平墙。百堵土墙齐动工,声势压倒大鼓响。

建起周都外城门,城门高大好雄壮。建起宫殿大正门,正门庄严又堂皇。堆起土台作祭坛,大众祈祷排成行。

狄人怒气虽未消,文王声誉并无伤。柞棫野树都拔尽,交通要道无阻挡。昆夷夹着尾巴逃,气喘吁吁狼狈相。

虞国芮国不再相争,文王感化改其本性。我有贤臣相率来附,我有人才参预国政,我有良士奔走效力,我有猛将克敌制胜。

《诗经·大雅·緜》题解赏析

赏析1

上古时代,一些民族由于种种原因要经常进行迁徙,这种民族整体的迁徙是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周民族也是如此。在周民族发展史上有过几次影响深远的迁徙:一次是由公刘率领的由邰到豳的迁徙,一次是由古公亶父率领的由豳到岐的迁徙。这两次迁徙都是周民族业绩开创史上的转折点:如果说第一次迁徙标志着周道兴盛之始的话,那么,第二次迁徙则是周道的发扬光大,从而为周代商而有天下奠定了基础。幸运的是这两次迁徙在《诗经》中都得到了反映:反映第一次迁徙的是《公刘》,反映第二次迁徙的即是此篇。

此诗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至七章为第一部分,写亶父率领周人在岐下营建庙宇宫室,一片兴国气象。八至九章为第二部分,写周民族强大,天下归附。其中第一部分叙述亶父之前周民族的历史只用了开头三句,自第四句起即入本题,开始叙述亶父的业绩。而亶父的业绩重点又放在营建周地,对迁徙过程叙述则很简单。此诗在剪裁上的这一特点完全由其立意所决定。

岐下营建作为第一部分的重点,首先写出营建的详细经过:先察看地形,进行谋划,占卜决疑;然后划定区域,丈量田界,开沟筑垄;接着建造宫室庙宇、修筑城墙祭坛,完整而具体地再现了周地的营建过程。这个过程完全符合实际建筑顺序,比如先写建宫室,后写修院墙,至今建房莫不如此,“可见诗人立言之有次第”(姚际恒《诗经通论》)。

周人营建自己的家园,大家一起出动,是一次全民族的动员。“自西徂东,周爰执事”,岐山之下无垠的周原上热火朝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迺……迺……”的排比短语,短促有力,一贯而下,给人以一往无前、势不可当的感觉,从节律上象征着周人事业的蓬勃兴旺;接着是一连串带有重叠拟声词的排比,烘托出渲腾热烈、群情高涨的场面,将这种意向更加明显地流露出来。而“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作为此章结句,更是举重若轻,将全章有力提起,进一步加强了那劳动场景的热烈的程度。

第七章写修筑皋门和应门,与前几章相比,手法又有变化:前四句两两相对,带有对偶特征;一、二句和三、四句各自之间则运用顶真,给人以严整庄重之感,这与国门既立,周人崛起的史实完全和谐一致。

所以,此诗写周人岐下营建的过程和具体的劳动场面,实际上表现了周人万众一心、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以辛勤劳动创造民族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而这正是周人不断壮大终于代商而有天下的根本原因。自亶父而后,经过文王的惨淡经营,“天下闻之而归者四十余国”(《毛传》),八、九两章所写的威服强敌、德感二君,正是这一事实的反映。所以通过岐下营建写民气进而赞美周之兴盛强大正是此诗命意之所在。诚如王夫之所说,“筑室之下而民气生焉,周之王自斯始矣”(《诗广传》卷四《大雅》之七)。诗中虽没有直接写古公亶父,但通过它所反映的周人的民族精神,不难想象到他一定是一个深得民心、受人拥戴、有远见、有魄力的杰出首领和英雄。诗中所写的这一切,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他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美。

本诗作为周民族的史诗之一,虽经周代乐师加工,掺入了很多奴隶主阶级的思想观念,但仍不能完全掩盖其天真烂漫的特质。这除了表现在出言不讳的直率以外,在章法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本诗章法富于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出自文人的刻意追求,而是诗意和感情自然发展的结果。如前七章叙述岐下营建,历历详备,至第八章笔锋一转,如骏马注坡,将很多史实数语收尽。这与前边舒徐有度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像这样的章法转换,开合度虽然很大,但却从容自然,别有一种雄劲之美。

诗歌结尾写文王内有贤臣辅佐,外有猛将御敌,居高临下,出语不凡,俨然王业昌大气象。诗歌妙在至此自然而终,颇出人意料,方玉润说它“收笔奇肆,亦饶姿态”(《诗经原始》),可谓中肯之论。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