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22:06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出自唐代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文中: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名句译文:与其现在享有美誉,不如往后不会遭受毁谤;与其现在享受形体上的快乐,倒不如以后心里没有任何担忧。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这句话充分显示出韩愈与李愿怀才不遇后自我安慰的心态,却也对官场“风水轮流转”的了然异常深刻。事实上,韩愈借着赞美退隐者的清高,对那些奔走于权势显赫之门的小人给予斥责,文章写得锐利,却又不动声色,这正是韩愈高明之处。

换句话来说,这篇文章的根基应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出自孟子的理想。李愿因为“不能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所以他选择成为第二种人,也就是独善其身,这种人虽然不能有誉于前,但至少能无毁于后;虽不能有乐于身,但至少能无忧于心,俯仰不愧,无忝于人。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在日本侵华时期,有位彰化人王敏川先生,是当时所称的抗日志士之一,他因为“治警事件”遭到逮捕入狱。时人蒋渭水在《送王君入监狱序》中援引王敏川曾说的一句话:“与其有誉于官,孰若无毁于其民;与其有财于身,孰若无害于其心。”意思是说,与其在统治阶层享有声誉,不如不被他的人民所毁弃;与其身边可攫取许多财物,不如心灵不会被箝害。以上的用词显然是从本句名言蜕变出来,但相较于韩愈、李愿的自我安慰,王敏川则更进一步,充满刚直不屈的精神。

其他类似的用法还有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中提到:“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意思是说,和人相处,与其到最后草草结束,不如一开始就保持距离;处理事情,与其到最后要取巧,不如一开始就保守起步。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代: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创作背景】

本篇文章写于韩愈34岁时,是属于“赠序”,也是一篇抒情的散文名作,描写上多用排比对偶句,透过咏叹对话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对现实的不平。这篇文章是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宋代文豪苏轼曾经在《跋退之送李愿序》中赞美韩愈:“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盘谷》一篇而已。”可见此文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李愿是韩愈的朋友,虽然有志于功名,却不得志,因此在唐贞元十七年毅然告别同乡,隐居盘谷,号盘谷子。韩愈在当时是担任监察御史,他作了《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为朋友送行,文中巧妙地运用李愿的话而还之于李愿。在韩愈文章中的李愿,道出做官有三种人。第一种就是人称“大丈夫者”,属于做官得志的人,在朝廷里面受到重用,出外时前呼后拥,非常威风;第二种是出仕不遇而选择退隐者,这种人因为怀抱着“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的心态,所以怡然自得,而且指出自己就是选择这条路;第三种人是投机者,属于趋炎附势、为权势奔走的人。

韩愈在文末作结语,透露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之意,他充分呼应李愿,实也是借李愿之口,讽刺当时的政治生态,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时至今日,这样一个属于隐士的地方有个盘谷寺,这座寺庙不仅拥有清朝乾隆皇帝亲书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还有乾隆亲笔书写的《盘谷考证》及“名山胜”四个大字。盘谷寺可真得因韩愈、李愿而声名远播。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