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21:50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出自唐代韩愈《获麟解》文中: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名句译文:圣人必然认识麒麟,麒麟终究不是不祥的动物。再者,麒麟之所以为麒麟,是因为它的德行而不是因为它的外貌。如果麒麟不等待有圣人就出现,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理的。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尔后有许多文人著述描写麒麟的种种,但无论如何描写,大家对麒麟的认识都还是有限,韩愈之所以作《获麟解》的原因,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应该是韩愈投靠徐州节度使张建封,时值贞元十五六年之际。相类似的文章,出于韩愈之手,确有与众人不同之处,不同处即在本文所要诠释的名句。

韩愈豪气地认为“圣人者,必知麟”,只要是圣人必然认识麒麟,又认为“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麒麟之所以为麒麟,是因为它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外貌形体;因此能够认出麒麟的人,必然具备独到的、超越常人的眼光。然而麒麟如果出现,却没有圣人的存在,就是“不祥”的征兆。“不祥”在这篇文章中,是另一个暗藏的主题。

由此看来,韩愈写这篇文章,显然另有所图。韩愈所以强调“不祥”的原因,乃是他在仕途上总是欠缺贵人相助。韩愈曾经急于出仕,所以才会有贞元十一年的三上宰相书。后来他不得不屈居于张建封幕下时,多少有寄人篱下、前途窒碍不明的难堪。“不祥”就是韩愈的心情,因为像他这样的麒麟已经出现了,却没有圣人存在;如果唐朝有圣人存在,那么他这个麒麟早就该被赏识了。

现实中的韩愈认为自己所能凭借的就是“德”,所谓“麟之所以为麟,以德不以形”,因此他很快地离开徐州。后来徐州发生兵变,韩愈有幸躲过迫害,更加相信自己在困境中所能抱持的只有“德”,持“德”以待圣人的出现。只是终其一生,唐朝终究没有人愿意重用他的才华。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清朝士大夫曾国藩曾说:“麟,韩文公自况也。圣人必知麟,犹云:惟汤知伊尹也;出不以时,犹云:处昏上、乱相之间也。”(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况”就是比喻的意思。曾国藩认为韩愈在文中自比麒麟,就好像是说,只有商汤认得出伊尹,商汤就是圣人,伊尹就是麒麟,也就是真正的人才;韩愈在这个时候始终无法受到朝廷的重用,就是批评他自己处于无道昏君的世代。

中国民间有个温馨的传说“麒麟送子”。相传孔子在出世前,有麒麟吐玉书到他的家中,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帝王之德,却未居帝王之位。韩愈此时此刻以麒麟自比,究竟是何居心呢?他难道没有想过这样的文章一出,会更加得罪权贵吗?想必这都不是他关切的重点了。

还有句歇后语是这么说:“瞪着麒麟说是马。”就是指责一个人“不识货”,把祥瑞珍兽的麒麟当做是马了。而我们常常看到慈济人到世界各处去救济、赈灾,我们可以称赞:“慈济人之所以为慈济人,以德不以形。”又例如现在许多人都会去购买智障儿所做的面包、提袋、饰品等等,以帮助智障儿的生活所需,我们可以赞美说:“善人之所以为善人,以德不以形。”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获麟解

唐代: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创作背景】

“解”是指见识、看法,是古代常用的文体之一,目的在于辩论与解说,根据晋朝人张华在《博物志·卷四》的记载:“贤者著述曰传、曰记、曰章句、曰解、曰论、曰读。”例如韩愈所做的《获麟解》、《进学解》。而韩愈的“解”文,不仅仅只是辩论解说,更深含嘲讽社会现状的意义,并借助各类比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落寞。

《获麟解》的主角是麒麟。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鹿,但体积较大,牛尾、马蹄,头上有独角,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雄者称为“麟”,雌者称为“麒”,统称为“麒麟”。《诗经》、《礼记》、《春秋》三传等对麒麟皆有着墨,如《左传》中记载,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西狩于大野,鲁国大夫叔孙氏的车夫捕获了麒麟,没想到叔孙氏以为它是不祥之物,后来才被孔子认出来是麒麟。

中国自古就有“四灵”的说法,《礼记·礼运》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就是四灵之首。古人在向往大同理想世界的同时,也不忘用这些吉祥动物做各式各样拟人化的联想,例如韩愈在另外一篇作品《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中提到:“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以备至。”就是说各类如麟凤龟龙之辈的人才都已齐全。用这些吉祥动物来比喻优秀的人才,这就是一种拟人化的写作方式。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