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穷乃见节义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21:51

士穷乃见节义出自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文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于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于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名句译文:唉!读书人在穷困时才更显得出节操与道义。现在一些人在日常中彼此表示欣赏友好,常互相设置酒食或玩乐,夸言奉承,强作笑,争相表示谦恭卑下,拉着手表示愿意掏出肺肝给对方看,流着眼泪指着青天与太阳发誓:生死与共,永不背叛,真好像可以信赖的样子;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即使是头发丝般的小事,也会翻脸如素不相识。

士穷乃见节义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柳宗元的“穷”是始自家道中落。柳宗元的祖先皆历任朝廷官员,到了唐朝以后,单就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职务者就多达22人,但后来柳氏遭受迫害,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官秩皆平平。柳宗元出生在安史之乱后,家道已然不若往时,后又历经藩镇割据之乱,他的成长过程饱尝艰难与战乱。

柳宗元虽然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博学鸿辞科,但有十年的做官期间是在远离京城的永州。前往永州的途中,柳宗元的老母不堪旅途的劳累,到永州半年后便过世了,柳宗元非常的自责与哀痛。十年后他回到京城,却旋即又遭围剿,他这次是到更加偏僻荒凉的柳州。贬官柳州是因为他体谅自己的好朋友刘禹锡必须照顾年迈的老母,因此他自愿与刘禹锡交换。他在柳州任职四年,因病辞世。

由于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当中,宣扬教化、破除陋习、奖励农桑,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抵押借钱的问题,并帮助要考进士的文人,对柳州当地文化的开展有实质的贡献。柳宗元在仅47岁时,便积劳成疾、撒手人寰,柳州人民追悼他的德业,在罗池建了一座庙,以为纪念,后世又称他“柳柳州”。

韩愈撰文为柳宗元疾呼:“士穷乃见节义。”柳宗元在贬谪的岁月中,曾托付友人向朝廷重新表明自己的抱负与志向,无奈党争的阴影,朋友们纷纷走避。世道兴衰、人情冷暖,谁是有情有义之人,柳宗元终于认清。只是有情有义者,都跟他是一样的下场。

士穷乃见节义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士穷乃见节义”中的“穷”,是指穷困时、奥援无助时、孤军奋斗时,此时可以看出一个人真正的节操与性格,它也是人格面临的严苛淬炼;“节义”意即严守节操,坚守正义,为人廉洁,明察秋毫。例如文天祥作《正气歌》,其中有一句话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强调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表现在人身上的就是浩然之气,而往往到了危急的关头,才会表现出他的气节,这些人的事迹都将留在历史上。

“士穷”的表现历来不一,不见得都是以“节义”自许,却都有勇往直前的风范,所以常被后人所推崇。例如《史记·游侠列传》记载:“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这就是一例。另外,唐朝大诗人杜甫游历成都武侯祠时,曾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诸葛亮最后也是落得“穷”的境地,他未竟蜀汉志业的悲愤,是这样的响亮,对照柳宗元无法在当世施展抱负,在贫穷时却仍能谨守士大夫的道义并乐善好施;面对不一样的世道、际遇,却有着一样感人的节操,真是可敬可佩。

“士穷乃见节义”,这是一个人通过考验的写照,但是现代社会却充斥许多高知识分子的智能型经济犯罪,这真是“士穷乃见贪婪”;也有出现惯性而累犯的强暴罪犯,犹如“士穷乃见兽欲”;当然在信用卡普遍的今天,也有许多人“士穷乃见债台高筑”的。当然,我们应该说,这些人已经不配被称为“士”了。人能够在“穷”的境地而依然像周敦颐所说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保有志节与操守,世上可说是屈指可数。

士穷乃见节义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柳子厚墓志铭

唐代: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士穷乃见节义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创作背景】

古人在埋葬逝去的人,为了防止陵墓变迁,有存放在陵墓中以备查核的石刻文字。文字内容分为墓志与墓铭两种,墓志是散文,记死者姓名、籍贯、官阶、事迹等;墓铭是韵文,是对死者的称颂、安慰或悼念。前些年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延平三年的《贾武仲妻马姜墓志》,根据考证是中国最早的墓志。有人称墓志是地下档案,资料最原始、最真实,对于研究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均有较重要的价值。

墓志铭的艺术价值很为后人称颂,因为撰写墓志铭的作者,很多是历代著名文史学家、书法家,或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者,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就是其一。有人认为《柳子厚墓志铭》是墓志铭中的“变格”。因为韩愈不仅省略了主角柳宗元的官爵头衔,也一改歌功颂德的滥调,时而叙述、时而议论,公允地烘托出柳宗元的人格价值,也充分显示韩愈与柳宗元之间的真挚友情。

《柳子厚墓志铭》是韩愈晚年作品中非常脍炙人口的一篇文章,有学者称赞为“昌黎墓志第一,亦古今墓志第一”。柳宗元字子厚,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因新政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徙柳州(今广西马平)刺史,过四年即辞世。隔年,元和十五年七月,韩愈为他的好友柳宗元献上墓志铭。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