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传》原文翻译赏析-明·袁宏道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4 03:51

徐文长传原文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徐文长传》原文翻译赏析-明·袁宏道

徐文长传注释

山阴:今浙江绍兴。诸生:明代经过省内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的学者,称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

薛公蕙:薛蕙,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吏部考功郎中。校:考官。

国士:一国杰出的人物。

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中丞:汉代为御史大夫的属官名。明代设都察院,掌管监察。其中副都御史之职与御史中丞略同,故称。胡公宗宪:胡宗宪,明嘉靖年间浙江巡抚,因抗击倭寇有功,被加右都御史衔,后获罪被杀。

幕:幕府,地方军政大吏的官署。

葛衣:粗布衣服。

介:甲。胄:盔。

刘真长:晋朝刘惔,字真长,著名清谈家,曾为简文帝幕中上宾。杜少陵:杜甫,在蜀时曾做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

永陵: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陵墓,此用来代指嘉靖皇帝。

疏:即臣下给皇帝的奏疏。计:书牍,札子。

有司:主管部门的官员。

曲糵:酒。

朔漠:北方沙漠地带。

羁人:旅客。

巾帼: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后代指妇女。

韩、曾: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曾巩。流亚:匹配的人物。

“欧阳公”句: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有句云:“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妖韶,美艳。

间:有时。余:余力。

卒以疑:最终由于疑心。

张太史元汴:张元汴,字子荩,山阴人。隆庆五年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故称太史。

周望:陶望龄字周望,万历年间曾任国子监祭酒。

石公:作者自称。

间世:间隔几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形容不常有的。

梅客生:梅国桢,字客生。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徐文长传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生员,颇负盛名。薛蕙做浙江试官时,惊异于他的才华,把他看作国家杰出的人物。然而他命运多艰,屡次应试却屡次落榜。总督胡宗宪听说后,聘请他做幕客。文长每次参见胡宗宪,总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挥洒自如,放言畅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帐下一介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评论的人都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类的人物。正逢胡宗宪捕得一头白鹿,请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嘉靖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文长把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文长恃才傲物,世间万物没有能入他法眼的,然而总是没有遇到机会一显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权者看重,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齐、鲁、燕、赵之地,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写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凉,有时像逆旅行客寒夜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灼见,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思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大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一如他的诗作,在苍劲豪迈中另有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来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做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作响。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两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竟以不合于时,不得施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去世了。

我认为: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即便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世上罕见的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府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人还要怪,而他作为一个人又比他的奇诗还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坎坷。这真令人悲哀呀!

《徐文长传》原文翻译赏析-明·袁宏道

徐文长传赏析

袁宏道(一五六八至一六一○),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湖北公安县)人。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举乡试,为诸生,即结社于城南,自为领导。二十年进士及第。万历二十三年授吴县知县,疏于公事,一年多就辞职,流连山水之中,自得其乐。万历二十六年起任顺天府教授,迁国子监助教、补礼部仪制主事等,不久亦请假回乡。三十四年起任吏部郎官,累官至吏部验封主事稽勋郎中,做不到两年再以病告归。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其思想深受李贽的影响,反对明代前后七子长期笼罩文坛的模拟风气。强调要抒写性灵,不拘格套,重视民歌小说及通俗文学。推动晚明文学的解放思潮,使整个文学空气活跃起来。袁宏道英才早发,诗文挺秀,写作皆从自己胸中流出,抒发自然的真声;惟亦多刻露之病,不够含蓄,缺少深度。著《袁中郎全集》四十卷。

袁宏道《徐文长传》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案《徐文长文集》卷首亦载此文,但跟本文比较,详略互见,差异很大。本文又载《袁中郎全集》,似经增订删减,文字的改动亦多,洗炼传神,更为紧凑,可能是袁宏道后来的改写本。两篇对读,以文论文,自以后者所录的版本较佳。

《徐文长传》以写人记事为主,文笔生动,更写出徐渭狂放的精神境界。徐渭目空一切,漠视社会行为规范,能尽情露才扬己,但同时也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全文以“奇”字作主脑,如“奇其才”、“公以是益奇之”、“好奇计”,这么一位奇才,得到的却是“然竟不偶”(不偶就是“数奇”,但音义不同),考试落第,事业无成,甚至发“狂疾”,也就是精神病,以致孤独终老。末段通过梅国桢与作者信中的对话,句句围绕着两个音义不同的“奇”字大作文章,真令人叹为观止。

徐渭在科场考试中是失败的,但胡宗宪敢破格用人,将他招入幕府之中。徐渭乃文武全才,在抗倭斗争中出谋献策,屡建战功;而所上的奏章也讨得当朝皇帝的欢心。这样的人才竟然不遇于时,袁宏道想问的,究竟是徐渭出了问题呢,还是时代、社会和制度出了问题?

《徐文长传》原文翻译赏析-明·袁宏道

更多袁宏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