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李建州原文翻译-(南宋)洪迈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3 05:20

李建州作品原文

李建州

南宋·洪迈

建安城东二十里,有梨山庙,相传为唐刺史李公祠,予守郡日,因作祝文曰:“亟回哀眷。”书吏持白回字犯相公名,请改之,盖以为李回也。后读《文艺·李频传》,懿宗时,频为建州刺史,以礼法治下。时朝政乱,盗兴相椎敚,而建赖频以安。卒官下,州为立庙梨山,岁祠之,乃证其为频。继往祷而祝之云,俟获感应,则当刻石纪实。已而得雨,遂为作碑。偶阅唐末人石文德所著《唐朝新纂》一书,正纪频事,云除建州牧,卒于郡。曹松有诗悼之曰:“出旌临建水,谢世在公堂。苦集休藏箧,清资罢转郎。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恐是浮吟骨,东归就故乡。”其身后事落拓如此。《传》又云:“频丧归寿昌,父老相与扶柩葬之。天下乱,盗发其冢,县人随加封掩。”则无后可见云。《稽神录》载一事,亦以为回,徐铉失于不审也。

容斋随笔·李建州原文翻译-(南宋)洪迈作品

李建州作品注释

予守郡日:我在这里担任太守的时候。

犯相公名:和相公(李刺史)的名字相同,犯了忌讳。

卒官下:死在任上。

岁祠之:每年都去祭拜他。

箧:箱子。

审:考证,查究。

李建州作品译文

福建建安郡城东二十里,有座梨山庙,相传是唐代一个姓李的刺史的祠庙。我在这里担任太守的时候,曾写了祝文去祭祀他。文中有“亟回哀眷”一句,办事的书吏说这个“回”字犯了李刺史的忌讳,请我改一下,这是因为他以为李刺史就是李回。后来,我读了《唐书》中的《文艺·李频传》,其中记有唐懿宗时李频担任建州刺史,用礼法治理地方的事情。当时朝政混乱,到处有盗贼杀人抢劫,建州独因有李频在而十分安定。后来李频死在任上,建州百姓为纪念他建庙于梨山,每年都要去祭祀。这就证明了梨山庙是李频的祠庙。以后我再次祀祷并许愿说,如果能得到灵验,一定要刻块石碑把他的事迹记下来。不久,果然下了一场雨,于是就给他立了一块碑。后来偶然看到唐末人石文德所著《唐朝新纂》一书,正好记载有李频的事。书上说,李频担任建州太守,死在任上。曹松曾经写了一首诗悼念他说:“摆着仪仗到建水做官,却死在任上。辛苦吟成的诗集不要埋没在箱子中,清贫无钱从此不必再为升迁发愁。在这烟瘴的地方竟没有一个儿子送终,遥远的岭外只留下一个可怜的遗孀。恐怕你只能怀着苦吟的灵魂,往东去飞回故乡。”他死后的事竟然穷困潦倒到这种地步。他的传记里又说:“李频去世后送回故乡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时,是由故乡的父老乡亲把他的灵柩安葬入土的。后来天下大乱,有盗墓的把他的坟挖了,县里人又帮助封掩起来。”这样,可见李频确实是没有后代的。宋朝的《稽神录》也记载了这件事,亦当成了李回,是因其作者徐铉没有很好地考证而造成的错误。

更多洪迈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