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颐养部·节色欲第四原文翻译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22:07

闲情偶寄·颐养部·节色欲第四原文

闲情偶寄·颐养部·节色欲第四

清·许浑

行乐之地,首数房中。而世人不善处之,往往启妒酿争,翻为祸人之具。即有善御者,又未免溺之过度,因以伤身,精耗血枯,命随之绝。是善处不善处,其为无益于人者也。至于养生之家,又有近姹远色之二种,各持一见,水火其词。噫!天既生男,何复生女,使人远之不得,近之不得,功罪难予,竟作千古不决之疑案哉?

予请为息争止谤,立一公评,则谓阴阳之不可相无,犹天地之不可使半也。天苟去地,非止无地,亦并无天。江河湖海之不存,则日月奚自而藏?雨露凭何而泄?人但知藏日月者地也,不知生日月者亦地也。人但知泄雨露者地也,不知生雨露者亦地也。地能藏天之精,泄天之液,而不为天之害,反为天之助者,其故何居?则以天能用地,而不为地所用耳。天使地晦,则地不敢不晦;迨欲其明,则又不敢不明。水藏于地,而不假天之风,则波涛无据而起;土附于地,而不逢天之候,则草木何自而生?是天也者,用地之物也,犹男为一家之主,司出纳吐茹之权者也;地也者,听天之物也,犹女备一人之用,执饮食寝处之劳者也。果若是,则房中之乐,何可一日无之?但顾其人之能用与否,我能用彼,则利莫大焉。

参苓芪术皆死药也,以死药疗生人,犹以枯木接活树,求其气脉之贯,未易得也。黄婆姹女皆活药也,以活药治活人,犹以雌鸡抱雄卵,冀其血脉之通,不更易乎?凡借女色养身而反受其害者,皆是男为女用,反地为天者耳。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是被戮之人之过,与杀人者何尤?

人问:执子之见,则老氏“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之说,不几谬乎?予曰:正从此说参来,但为下一转语: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常见可欲,亦能使心不乱。何也?人能摒绝嗜欲,使声色货利不至于前,则诱我者不至,我自不为人诱,苟非入山逃俗,能若是乎?使终日不见可欲而遇之一旦,其心之乱也,十倍于常见可欲之人。不如日在可欲之中,与若辈习处,则是“司空见惯浑闲事”矣。心之不乱,不大异于不见可欲而忽见可欲之人哉?老子之学,避世无为之学也;笠翁之学,家居有事之学也。二说并存,则游于方之内外,无适不可。

闲情偶寄·颐养部·节色欲第四原文翻译

闲情偶寄·颐养部·节色欲第四译文

行乐的地方,首先应当是在闺房之中。可是世人不善于处置闺房之乐,往往引起嫉妒,酿出争斗之事,反而成为危害人的东西。就是有善于过性生活的人,又免不了纵欲过度,因而伤害身体,导致精力消耗、气血枯竭,性命随之被断送掉。善于行闺房之乐和不善于行闺房之乐这两种情况,对人都同样没有什么益处的。至于善于保养身体的人,又有好亲近美女和疏远女色两种情况,双方各执一词,竟至水火不能相容。唉!老天既然造出男人,为什么又要造出女人,让人既不能疏远她们,又不能亲近她们,究竟怎么做有功,怎么做有过,叫人难以评判,这竟然成了千古不能裁断的疑案呢!

请让我出来平息双方的争论,止住彼此相互指责对方的过失,做出一个公平的评判。那就是世上的男人和女人之间彼此都不可缺少,就好像有天不能没有地,有地也不能没有天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天如果离开地,不但地没有了,就连天也不存在了。这样一来,江河湖海也都不存在了,那么太阳和月亮将往哪里隐藏?雨露将凭借什么而倾泄?人只是知道隐藏太阳和月亮的是大地,不知道生出太阳和月亮的也是大地。人们只知道倾泄雨露的是大地,不知道生出雨露的也是大地。地能储存天的精气,倾泄天上的雨水,而不会成为天的祸害,反而成为天的助手,其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天能运用地,而不会被地所运用的缘故。天叫地昏暗下来,地就不敢不昏暗下来;等到天想要地亮起来,地也不敢不亮起来。水储存在地里,但是如果不借助天的风力,那么波涛就没有凭借而不能兴起来;土壤附着在大地上,但是如果不遇上天的时令,那么草木从何而生呢?这样看来,天是地的运用者,就好像男人是一家之主,是掌管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大权的人;而地是天所命令的,就好像女人只供一人使用,掌握饮食和睡觉等劳动的人。果真是这样,那么闺房之乐,怎么可一天没有呢?只是看你能否利用得当,如果能够利用好它,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等都是没有生命的中药,用没有生命的药治疗有生命的活人,这就好比用枯死的树嫁接活着的树,想要求得血气脉息的贯通,很不容易办到。而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还是美丽的少女,都是有生命的活药,用活药来治疗活人,就好比用母鸡孵化受精的鸡蛋,希望他的血气脉息贯通不是很容易吗?凡是借助女色保养身体却反而受到女色之害的,都是因为男人被女人利用,使地变成天了。倒拿盾和戈,给人家以把柄,这是被杀的那个人的过错,杀人的人有什么罪过呢?

有人问道:按照你的看法,那么老子的“不显露出以引起人们欲望的东西,使人们的思想不被惑乱”的说法,不是错了吗?我的回答是:我的看法也正是从老子的这一说法中体会、领悟出来的,只是从中生发出一种说法,“不显露出以引起人们欲望的东西,使人们的思想不被惑乱”,也就是经常看到能够引起人们欲望的东西,也能使自己的思想不被惑乱。这是什么原因呢?人要能完全摒弃嗜好和欲望,使优美的歌舞、女色、金钱和利禄不能来到面前,那么那些诱惑自己的东西不来,我就自然地不会被它们诱惑,这种境界,如果不是进入深山逃避尘俗,能够做到吗?如果整天不去看可以引诱人的欲望的东西,而一旦遇到它,那么心情的不安定,一定要比平常严重十倍。不如让他们天天处在足以引起欲念的环境之中,和这些人朝夕相处,那么就会成为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如果人的心情不再不安定,这同平时不去看足以引起欲念而忽然看到足以引起欲念的人不就大不相同吗?老子的学说,是一种逃避人世、无所作为的学说;而李笠翁的学说,是一种安居乐业有所作为的学说。这两种学说同时存在,那么不论是置身于尘世之内,还是置身于尘世之外的人,都可以应付自如,没有不合适的。

更多李渔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