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原文赏析-明代王寅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7:35

【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作品原文

【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

王寅

学明经射策,想八座三台。

出身多为趱钱帛,秀才时布摆。

文章倘遂当时卖,声名难兑随人坏,英雄不怨老尘埋。

爱蕨薇自采。

《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原文赏析-明代王寅散曲

【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作品赏析

这是《十二首自咏》之第五首,讽刺当时学习诗文仅仅为了钱财的可悲现象。

前二句说:“学明经射策,想八座三台。”“八座”是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历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东汉以六曹尚书并令、仆射为“八座”;三国之魏、南朝之宋、齐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隋、唐以六尚书、左右仆射及令为“八座”。后世文学作品多以之指称尚书之类高官。“三台”是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的总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作者说当时士人学习的是明经与射策,而不重视学习诗文创作,想的是如何登上“八座三台”,即博取科举功名与地位。接着承上,进而揭示其具体的、不为外人言的目的:“出身多为趱钱帛,秀才时布摆。”取得进士出身的真正目的在于“趱钱帛”,充满铜臭气,一旦得到出身功名,这些所谓“秀才”便不时拿出来显摆,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二字。

作者进而议论道:“文章倘遂当时卖,声名难兑随人坏。”如果将文章随意当作时髦货物来买卖,那么文人的声名、其诗文的声名便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价,以至于“随人坏”。如此局面,如此境况,怎不叫人愤恨不已、悲叹连声呢?不过作者看多了,经历多了,便也释然了,于是便有“英雄不怨老尘埋”之想,就是即便是文坛英雄,遭逢此等局面世风,也不必埋怨自己连同作品一起老于尘埃。最好的方法与道路便是:“爱蕨薇自采。”学习商末的伯夷叔齐,远离尘世,自采自食薇菜蕨菜,过着清贫的生活,孤芳自赏。这里的“爱蕨薇自采”,应该也有自珍自重自振,爱惜自己的羽毛,继续创作出优秀的诗文作品,而不为世俗所动摇的意思。

这首曲谴责当时科举考试不重诗文,而只重“明经射策”,其目的全在做官发财,甚而至于干脆买卖文章,声名也“随人坏”,说明当时的士风、文风已经坏到了极点,幸亏他自己还能清白远引,而“爱蕨薇自采”。此曲针砭深刻,语言朴素洗练,值得品味。

(郑家治)

《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原文赏析-明代王寅散曲

【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作者简介

王寅,约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前后在世,小名淮孺,字仲房,一字亮卿,号十岳,别号“十岳山人”,南直隶(今安徽)歙县人。少年倜傥自负,具有文武才。尝问诗于李梦阳,不遇。周游吴楚闽越名山,南历海隅,北走沙漠。客胡尚书督府,终不为重用。工诗,善曲,有《十岳山人诗集》四卷、《王十岳乐府》一卷行于世。谢伯阳《全明散曲》收其小令106首,套数19套。

《正宫·醉太平》十二首自咏(其五)原文赏析-明代王寅散曲

更多王寅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