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驻马听》拜岳墓原文赏析-明代陈所闻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7:09

南【中吕·驻马听】拜岳墓作品原文

南【中吕·驻马听】拜岳墓

陈所闻

独秉精忠,誓返銮舆未奏功,只落得湖留孤冢。

山结愁云,树咽悲风,游人洒泪拜行宫,怎怪那朱仙遥望旌旗恸?试问奸雄,流芳遗臭,孰轻孰重?

《中吕·驻马听》拜岳墓原文赏析-明代陈所闻散曲

南【中吕·驻马听】拜岳墓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散曲。“岳墓”,指岳飞墓,在杭州西湖栖霞岭下。“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年少起河朔,二十岁在中原黄河以北投军卫国,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立过赫赫战功。高宗时为秦桧所害,孝宗时昭雪,为其建庙于鄂(今湖北武昌)。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其庙因称为“岳鄂王庙”。此曲写作者拜扫岳墓,凭吊忠魂,谴责奸贼,情感激越,正气浩然,在曲末尾隐约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奸佞当道的不满和愤懑。

此曲开篇由赞语入手,“独秉精忠”,“秉”,持;“精忠”,传说岳飞脊背刺有“精忠报国”四字。此句语气坚定,感情深厚,表明作者对诸将之杰、万人之英的岳飞由衷的钦敬之情。“誓返銮舆未奏功”,“銮舆”,皇帝的车驾,亦指皇帝,这里代指被金俘虏的徽、钦二帝。岳飞自绍兴四年(1134)收复襄阳府等六处州郡,此后五年,依次开复虢州(今河南灵宝)、洛京(今河南洛阳)、东虢(今河南荥阳)一带大片国土;又在朱仙镇大败金兵,本待乘胜追击,直捣黄龙,迎取徽、钦二帝,但为奸贼所阻,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毒手。作者对岳飞功业未遂的遗憾、对奸贼秦桧之流的痛恨都浓缩在“未奏功”三字中。“只落得湖留孤冢”,“湖”指西湖,岳飞墓在杭州西湖栖霞岭下。英雄已逝,空留孤冢北望。以下三句表现了百姓对岳飞的怀念。“山结愁云,树咽悲风”,“山”“树”本为无情之物,但英雄一腔忠愤之气不灭,还像生时一样肝胆照人,感动得“山”“树”都为英雄的不公遭遇悲愤不已。“游人洒泪拜行宫”,指前往凭吊的人们纷纷洒泪祭拜,作者进一步表现了对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限痛惜与对权奸误国的愤慨之情。“怎怪那朱仙遥望旌旗恸”,“朱仙”,指朱仙镇,在河南开封西南,岳飞曾在此地大败金兵,也在此地受命返兵。岳飞“出师未捷身先死”(见唐杜甫《蜀相》),大业被毁、蒙受奇冤,怨恨至极,即使出征的旌旗也为之恸哭。“怎怪”,当为反语,英雄大业于此终止,背后流露了作者对英雄不幸的无限同情与对奸贼的无比痛恨。至此,作者的感情郁结到极点,最终喷薄而出,将抨击的笔锋直指奸臣,“试问奸雄,流芳遗臭,孰轻孰重?”“奸雄”,指秦桧之流,他们主和降金,陷害岳飞,置其于死地。作者此处虽用问句,但一褒一贬,一流芳一遗臭,一轻一重,民众对英雄“洒泪拜行宫”,对奸臣却是“骨朽人间骂未销”,显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一腔浩然正气。当然,在此句背后隐含更深的则是对现实中的当道奸贼的严厉警告:奸佞之徒,纵然得逞于一时,但最终仍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他们绝不会有好下场!

这首小令通篇围绕凭吊之旨,运用拟人、反语、对比等修辞手法,感情激越,一气呵成,紧凑而又连贯,是明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优秀篇章。

(窦开虎)

《中吕·驻马听》拜岳墓原文赏析-明代陈所闻散曲

南【中吕·驻马听】拜岳墓作者简介

陈所闻(1526?—1605后),字荩卿,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曾任玉山知县,功名不遂志,放浪山水,流连诗酒,卜筑莫愁湖、桃叶渡等处。与曲家、诗人汪廷讷、李如真、朱之蕃交游。晚年境遇悲苦。工诗善曲,散曲有《濠上斋乐府》,已佚。编《南北宫词纪》传于世。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190首,套数57套。

《中吕·驻马听》拜岳墓原文赏析-明代陈所闻散曲

更多陈所闻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