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赏析-宋代关于赠别会友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6:52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原文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樽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

借使未成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赏析-宋代关于赠别会友的古诗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赏析

上片主写别情。起句点题,接句写人生不能不被别离困扰而又对之无奈。看起来很悲哀,但又有高屋建瓴的超爽。接韵重在表明,心灵的相通比肉体的接近更有意义,这是真正懂得人生、懂得情缘的过来人的觉悟。虽然来自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甚至也受到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启发,但比之年轻人的豪情与无奈者的自慰,作者的感受显然分量更重。

下片表明自己在心理上已完成了归隐。他借题面上范廓之的远行建康,来寄语“石头城下水”,说自己已经完全不再害怕人生的风波了。因为当年他曾经在那石头城中一次次地感慨悲郁,所以此番兴会神到,算是对那里的朋友作一个交代。作者以无灵的“石头城下水”代指建康故人,颇为含蓄有味,且使“风波”一词有水作凭借。然后他以退为进,说自己即使还没能完全泯灭机心,但也绝无出仕之意,已经学会了像老渔人那样,过自然淳朴的隐居生活了。这里的“老”字,下得虽平常而有味。因为只有“老渔蓑”,才能形成稳定不变的生活习惯,如果是“小渔蓑”,意味则逊色许多。

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赏析-宋代关于赠别会友的古诗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