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行》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04:23

燕支行作品原文

燕支行

王维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须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注释】

(1) 汉家:隐喻唐王朝。谒:拜见。明光宫:汉宫名,一在长乐宫,一在甘泉宫中,皆汉武帝所建。

(2) 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亲推:帝王亲自为出征将帅推车的礼节。双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代指宫殿。

(3) 五陵:汉高祖葬于长陵,惠帝葬于安陵,景帝葬于阳陵,武帝葬于茂陵,昭帝葬于平陵,陵地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阳附近,故合称五陵。饯:宴请。

(4) 辞甲第:用霍去病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为治第,令骠骑(霍去病)视之,(霍去病)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甲第:第一等的宅第,旧指贵族宅邸。金门:汉宫有金马门,又称金门,此处借指朝廷。

(5) 玉塞:即玉门关,旧址在今甘肃安西双塔堡附近,为古时通往西域的门户。身作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6) 卫霍: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堪:能担任。

(7) 不数:不计。贰师:借指李广利。《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汉武帝遣使持千金至大宛求马,大宛不肯予,武帝于是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兵伐宛。后李广利破大宛,得良马三千匹。

(8) 咆勃:发怒的样子。

(9) 尝胆:意指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报吴国灭越之仇。王诗在此借用其事,表现将军立志报仇的决心。

(10) “饮酒”句: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关羽左臂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经治疗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遇阴雨天气,骨头常痛。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时,关羽恰好邀请诸将饮酒吃饭,尽管臂上鲜血淋漓,溢出盘子,关羽却依然下棋喝酒,谈笑自若。此处借用其事,歌咏大唐将军的勇武刚毅。

(11) 白日寒:指兵戈反射着寒冷的日光。旆(pèi):泛指旌旗。黄尘:黄土。没:淹没。

(12) 叠鼓:小击鼓,急击鼓,一种军乐器。鸣笳:胡笳,一种乐器。

(13) 麒麟锦带:绣有麒麟的锦带。吴钩:或称为弯刀,钩是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飒沓:纷繁众多的样子。青骊、紫骝:骏马名。

(14) 月支(zhī):西北古代民族,此处泛指西北边族的首领。

《燕支行》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燕支行作品题解赏析

【题解】

这首边塞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王维时年二十一岁。燕支,即燕支山,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征边关的将军。全诗描写了将军出征、行军、战斗、获胜的全过程,表现出了出征将军的英雄气概和报国壮志,全诗洋溢着热烈昂扬的报国热忱。

【赏析】

这首诗,虽是边塞诗,却不描苍凉的边塞景象,不写悲壮的边塞情志。王诗集中笔墨塑造位高人敬、骁勇善战的武将形象,表现大唐气象。全诗二十四句,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四句,描写皇帝亲自欢送将军出征的盛况,描写千官设宴为其饯行的场面,从侧面表现出征将军位高德重,颇有可敬可佩之处。“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将军而谓之“天将”,暗写将军神勇,临行得天子接见,足见将军受敬。“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天子亲推将军车子的隆重礼节,千官在庄严肃穆的五陵旁饯行的威严之势,让将军的出场颇有众星捧月、气概非凡之势。

第二段八句,铺陈将军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精忠报国的英雄理想。八句诗,八个用典,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将军形象。“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王维借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言壮语表现将军弃家报国的英雄情怀,借用南朝宋之大将檀道济自诩国家戍边干将的情节表现将军卫国栋梁的英雄身份。“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王维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极言大唐将军威名赫赫,堪称天将,就是论及大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与李广利来,与大唐将军相比,前二者之才不过做一名骑将,后者甚至连功名簿都不能入册。“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将军抛却京城的安逸生活,临危受命,勇赴塞外,满怀酬君报国的英雄憧憬,一身凌云胆气,令人心惊。强将手下无弱兵,将军所率多是劲卒强兵,决战沙场是咆哮震怒,令敌军望而生畏。“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将军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时刻警醒自己谨记卫国雪耻,纵使身受关羽刮骨疗毒之痛依然神态自若,谈笑自如。这八句诗,分别运用八个典故,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将军形象:侠肝义胆,神勇超人,爱国忠君。

第三段十二句是全诗的高潮。王维描绘将军带兵行军、作战、获胜的过程。叙事流畅,想象奇丽,人物传神,细节生动。“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王维首先描摹行军途中的场景,荒凉大漠中,军队卷起漫天黄沙,将高擎的军旗湮没其中,边塞近似白色的日光反射着兵器上的凛凛寒光,此起彼伏交错传来的战鼓声和着抑扬顿挫的胡笳声,似乎激荡得瀚海因之翻腾,天山明月为之一颤。可见远征军队排山倒海的阵势,更不难想象日夜兼程急行军的艰苦。这四句王维调动声色感官,绘景附色,其景壮观,其色惨淡,为下文描写将军决战沙场的神勇壮烈蓄势张本。“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兵戈既接,大漠战场,千军万马厮杀冲锋的壮烈场景中,王维捕捉到将军的特写画面:身披华美战袍,手执利器吴钩,胯下骏马,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进战阵。“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这四句以一当百,以奋勇杀敌的大唐将士为背景正面描写战场上绝杀对阵的将军形象,他手起剑落处,寇首臂膀已被削断,将军高呼,凯旋之时,定要手捧大月氏首领的头颅,盛满美酒,共饮庆功酒。奋力厮杀的将士们大受鼓舞,冲锋陷阵,敌军转瞬溃不成军,屁滚尿流。“教战须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诗歌的结末二句,从战场上宕开笔墨,以旁观者的视角生发议论,点明将军练兵、用兵,不独令兵勇武,更以未雨绸缪的智谋取胜,真正是诗歌开篇所称的“天将”,雄才伟略兼备,不可多得。

王维在诗中不惜浓墨重彩,刻画大唐天将的神勇、智慧、忠诚、爱国,甚至以天子亲推的行动来衬托唐将的不同凡响,极力表现唐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显示出蓬勃昂扬的盛唐气象。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