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04:22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作品原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释】

(1)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2) 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3)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4)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5) 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6) 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

(7)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8) 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未几:不久。

(9) “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作品题解赏析

【题解】

这是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王维好友。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藉,使其觉得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也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委婉,感慨由衷,勉励挚敬,读来令人振奋。

【赏析】

好友落第,除了劝慰,想来也只能执手相看了。不过,劝人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王维这首诗就兼具技术与艺术。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诗人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对时局进行抱怨,像一般劝慰者那样,说什么考官太黑、制度不公、世道不好、人心不古,而是说,现在正处于清明盛世,处在这样的时代,不应该做隐者,因为杰出人才都在为国效力,就连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也都积极入世,所以呢?朋友你来走科举考试的路子,以求为国效力,这样的路子是正确的,这样的行动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你应试落第也并不是没有才能。这样劝人,首先肯定其行为正确,当然会给他以莫大的安慰。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抒情。“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想想几个月前,你来赶考时,江淮正在准备寒食,现在呢?洛阳却在家家准备春衣。似乎才一转眼,我就在长安郊外为你置酒饯行了。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不是感慨时光匆匆,而恰恰相反,正是让朋友明白,现在的落第并没什么,很快就能从头再来。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你坐上船,不用多少时间就能回到家,推开你的柴门。可是你走之后,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山林,只剩下落日照在孤城里,留下我一人。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你一时没被选中,不要说是因为没有知音的赏识。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綦毋潜对自己没有考中确实是满腹牢骚,很有怀才不遇之慨。诗人这样委婉的安慰,能体现他们之间的浓浓情谊,他也是在给朋友强调,不要因为一次的失利便一蹶不振。

王维的送别诗都能写得情深意长,此次送别的是落第的好友,除了惜别,还要劝慰,但王维写得婉曲自如,綦毋潜读了此诗,心中当会有所安慰的。

全诗围绕劝慰友人,通过叙事、写景、抒情,反复在主旨上加以烘染,写景清新,抒情真挚,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处处为友人着想而又委婉相劝,还巧妙使用典故,充分肯定友人的才华与品格,字里行间充满鼓励和振奋的情绪。诗意明晰动人,语言质朴真实,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