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原文赏析-陆游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01:36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原文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

陆游

狐裘卧载锦驼车,酒醒冰髭结乱珠。

三尺马鞭装白玉,雪中画字草军书。

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

十万貔貅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

桑干沙土初飞雪,未到幽州一丈深。

群胡束手仗天亡,弃甲纵横满战场。

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赏析

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岁的陆游赴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东北)上任。临行前陛辞时,皇帝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见《宋史·陆游传》)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流连于山明水秀之中。他身在江南,魂恋塞北。一日,大雪弥漫,他不由萌发出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豪兴。这四首绝句即作于此时。

第一首写雪中行军的艰苦生活。“狐裘”:狐皮大衣。“锦驼车”:装饰着锦幔的驼车。在这冰天雪地,尽管穿着狐裘,卧于锦驼车中,因酣饮而沉醉,但一觉醒来,只见须上结着一串串如珠的冰块,三尺马鞭上也裹满了雪(所以说“装白玉”)。但是,诗人倚马而立,扬眉舒腕,盾上草军书。好一派豪壮气概。

第二首想象渡河攻城的战斗情景。“铁马”,指精壮的骑兵。“云梯”,攻城工具。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代指金兵首领。“衅”,指用鲜血来祭自己初用之刀。此首的意思是,大雪之夜,铁马渡河,云梯攻垒,势如破竹,敌军士兵望风披靡,如鸟兽散,何劳追逐,还是直斩单于,祭我宝刀吧!

第三首是写大军出征的威武场面。貔、貅,均为古籍所载的猛兽名,常用来喻指勇猛的军队。“羽林”,汉、唐皇帝的禁卫军。“桑干”,古县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幽州,州治和所辖范围历朝有所不同,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大部分。前一首描绘攻战场面,诗情激烈动荡。这一首写大军出师,所以诗情是威武雄壮,并有暇整气象,颇有高适《燕歌行》的风格。

最后一首写想象中消灭金国的胜利结局。群胡,指金人。仗天亡,典出《史记》所载项羽“此天亡我”之语。陆游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天亡金国,宋军大获全胜,追奔逐北,夜半入辽阳,终于一战功成,天下一统。辽阳,府名,治所在今辽宁辽阳,辽、金均曾置东京于此。

这四首诗虽然都可独立成章,但前后贯串,组成了一个整体。从内容上讲,它们基本上一致;从情节上讲,它们也互相联系。第一首写行军,第二首写一次战斗,第三首写更大的出征,第四首写最后胜利。环环相扣,步步向前,直到兴尽而止。虽然这些场面都是诗人一时兴之所至的想象之辞,但是,如果结合陆游的生平,结合他的其他许多作品来看,可知这四首诗绝非“戏作”,而是集中反映了他的平生壮志,既是诗人的回忆,又是诗人的理想。这些事对于诗人来说,是太熟悉了,太向往了,脑中时时会泛起。值此大雪之夜,诗思忽然涌出,于是提笔狂书,作成了这四首“戏作”。

这四首诗气势壮阔,笔力劲健,充满着一股积极乐观的情调,创造出一个雄奇豪迈的意境,直追盛唐高适、岑参诸人的边塞之作,亦不愧“小太白”之称。

(刘禹昌 徐少舟)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