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夷陵》原文赏析-陆游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01:21

初发夷陵原文

初发夷陵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初发夷陵赏析

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之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官船经岷江,过川江,顺流而下,端午过后便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这首诗是船发夷陵时写的,描写了夷陵江面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豁然开朗的心境。

起首一联“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是回顾到达夷陵之前,船过三峡时的惊心动魄的情景。古时放舟出峡,舟人往往击鼓而行,鼓声响如春雷,震彻两岸,气势雄壮。诗人经过瞿塘峡时便曾有“旗下画鼓如春雷”的惊叹。长江三峡向以滩险闻名于世,巨石暗礁密布水底,使得江流“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而且三峡一带水道曲折,舟行江中,常有川尽途穷之感。因此,当闯过这些险滩到达夷陵的时候,惊魂甫定、充满喜悦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联写夷陵地段江面的壮阔。夷陵在三峡出口处,江水在峡中约束既久,至此则奔涌而出,一泻千里,江面豁然开阔。此时站在船头,极目远望,“山平水远”,江天一色,苍茫一派;而且回顾来路,指点眼前,峡内峡外两相对比,确有“地辟天开”之感。所以“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既是从阔远的画面上来描绘夷陵江面的景色,更刻画了初出三峡时那种豁然开朗、乍喜还惊的心情,生动传神。

第三联如同用近镜头,摄取了江面上一组美丽奇特的画景。“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是说雄鹰振翮奋飞,追风逐浪,掠岸而去;大鱼腾跃出水,几乎要凌空而上。前句写天上,后句写水面。前句中,“遥”字可见江面之宽,“掠”字可见鹰飞之迅;后句中,“腾”字状鱼之活泼,“欲凌空”,更形腾跃之势。此联与上联互相映衬,由远及近,由虚而实,将夷陵江面壮而又奇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末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今朝喜处君知否?”诗人所喜何在?一方面当然是船行出峡,心胸为之开朗,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但另一方面更是对故乡的渴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自慰之感,所以不由高唱“三丈黄旗舞便风”。“黄旗”本指战旗,陆游其他诗中便有“将军驻坡拥黄旗”、“大将牙旗三丈黄”等句。此处指诗人坐船上的旗帜。“便风”是顺风。沿江而下,轻舟顺风,旌旗猎猎,是令人惬意的。诗人从入川到出川,连同途中往返,已经十个年头了。十年间,虽然曾有过亲临前线戍边的生活,但更多的时候是不受朝廷重用,心头压着报国无门的痛苦。而这次奉诏还朝廷对,或许能向皇上倾吐报国的襟怀。果能如此,“三丈黄旗舞便风”便是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吉兆了。这种感情的表达与前三联的客观描写十分协调。

综观全诗,其特色有二:一是极尽点染之功,将一幅锦绣长江图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写景手法,既有大笔濡染,又有细致勾画,有远有近,或高或低,历历如绘。二是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热情洋溢,意气飞动,感人至深。

(李敬一 张翰)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