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6 01:20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古诗全文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李白《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翻译译文

我乘醉到农家去走走,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中高歌,让风给我敲节奏。

突然发现,青青野草里也有类似“白头翁”的小草。

把它采回家,对着明亮镜子比照,真与我自己的满头白发宛然相同。

这小草也仿佛在讥笑我,青春不再,年华已逝,空对春风含悲饮恨。

李白《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古诗提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题名《见野草中有白头翁者》。此诗吟咏一枝小草,表达了作者痛人心扉的情感《见野草中有白头翁者》为咏物诗,当系诗人晚年所作。诗以名白头翁之野草起兴,比照自身暮年衰鬓之境况,抒睹物伤神之慨。

白头翁,草名,又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全株及花实皆被白毛,故名。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

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

李白热爱白色,以白为美。他笔下的白头翁、白鹭鹚、白鹤、白鹰、白猿、白胡桃、白鼻?、白毫子、白鹦鹉等,为别人之少见,其座骑亦爱想象成白鹿、白龙之类。骑白龙相访道友,这又是多么逸兴壮飞的乐事啊。

李白《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相关阅读】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