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团扇》古诗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2 09:09

团扇作品原文

团扇

汉乐府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乐府《团扇》古诗原文赏析

团扇作品赏析

这首乐府诗又名为《怨诗》《怨歌行》,是一首以咏物形式表达自身情感的抒情诗。全诗以扇喻人,借扇子“出入怀袖”和“弃捐箧笥”,写女子不幸的际遇。

传统社会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的价值似乎只在家庭中才得以彰显,像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等。在“以夫为尊”“母凭子贵”的社会风气之下,女子为求生存,被迫只能尽可能地装扮自己,取悦丈夫。然而凭姿色事人,背后却有重重隐忧,或年老色衰,或日久生厌,往往难逃遭男子抛弃的下场。

本诗作者班婕妤(前48—公元2)是汉代女诗人,汉成帝时选入后宫,不久即封为婕妤(也写作“倢伃”,汉代宫廷女官名)。班氏原来很受宠信,但因为赵飞燕姐妹入宫而失宠,退居长信宫,供养太后终老。或许是有感于自己的身世,此诗写得极为哀婉动人。徐陵《玉台新咏》收录此诗,序文说道:“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此诗写作手法成熟,情感含蓄,流传极广,由此也产生了“秋扇见捐”的成语,对后代宫怨诗和团扇诗的创作影响很大。

这是一首精巧、含蓄的咏物诗,表面上在写团扇,实际上却要借物言情。扇子的遭遇也是女子的遭遇,所以读这首诗时,不妨把团扇当作女子的化身,如此就能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听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首二句“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先写扇子材料的质地精美。“纨”和“素”都是细致的绸绢,本来就洁白无瑕,加上又是“新”织成,而且是以产丝绸著称的齐地所出,当然更为精美绝伦,色泽鲜艳亮洁就如同霜雪一般。作者借由这两句诗暗示女子出身名门,是一位心志纯洁、品行端正的大家闺秀。

接着“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写绸绢经制作后成了一把团扇,上面绘有精致的“合欢”花纹,外形就像明月般美丽。“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自古即象征男女情爱。将扇子绘上合欢之纹,除了暗指女子外貌出众,也象征她对于美好爱情的期待。“明月”则同时暗指女子拥有靓丽如月的美丽容颜,并象征着她对爱情怀抱圆满的渴望。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两句写团扇在夏季为人或拿在手上,或置于袖中,时常不离左右的情况。扇子能为人解暑,与人形影不离,正象征女子受到宠爱时的情景。只是这样的欢情真能长久吗?作者笔锋一转,通过后面四句表现了感叹之意。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四句,将扇子拟人化,写担心秋天到来,自己将无用武之地,只能被收进竹箧,和人从此断了恩情。扇子如此,女子难道不是如此?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常恐”二字写出了女子恐惧又无助的心情,“秋节”象征女子年华老去,“凉飙”象征男子另结新欢,“炎热”则象征过往的爱情。当女子不再青春貌美,是否也将被打入冷宫,从此被抛弃、受冷落呢?尽管担忧烦恼,可叹的是,正如扇子无法决定自己的去留,女子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兼有“文情”及“声情”之美。文情方面,这首诗先以前面六句写团扇之美,将团扇比为霜雪、明月,极其光彩动人;后四句则写团扇之惧,通过“夺”“弃”“捐”“绝”等字,一再强化“结束”的意象。通过先扬后抑的手法,凸显出女子美好的形象与自我价值的幻灭。此外,诗人以团扇喻女子,立意新奇,能反映当时女子共同面临的难题,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清代沈谦《填词杂说》中谈咏物,认为其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说明咏物不能只纯粹写物,必须有所抒情、寄托,以达到幽怨缠绵的效果。本诗全篇以团扇的角度出发,无一字谈到人事,却又无一字不是写人,极为含蓄,却又生动。

至于声情方面,这首诗的入声字多,除了韵脚“雪”“月”“发”“热”“绝”之外,“裂”“洁”“合”“入”“节”“夺”“箧”等也都是入声。入声字读来短促急收,给人幽咽沉郁之感,使读者更能体会字里行间的抑郁悲情。因此,南朝钟嵘将此诗评列为上品,并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批评得一点也不为过。

班婕妤的《团扇》诗流传甚广,启发后世许多文人,而她自己也成为后世创作的题材。唐代王昌龄就取法《团扇》,进一步发展写成《长信怨》,是借咏班婕妤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作品: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首二句写的是供奉太后之事,接着三、四句展现了奇绝的想象力,将美丽的玉颜和黝黑的乌鸦对比,结果却是“玉颜不及寒鸦色”。正当读者不明就里,诗人才娓娓道出原因:寒鸦有机会从东边飞过昭阳宫,与自己相比,还更能感受到皇恩。这个对比使人明白失宠女子郁结于心的悲怨。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说:“昭阳宫,赵昭仪所居,宫在东方,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说得中肯。难怪王士禛在《唐人万首绝句选》中,推选此诗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

(台北市立介寿中学语文教师 李怡佩)

更多汉乐府的诗

阅读排行